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6h】

改良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和分组

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结果

1.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2.两组患者麻醉诱导之后肝素化之前T1时间点的血样检测数据

3.改良自体血小板分离结果

4.血常规

5.凝血功能

6.血小板聚集率

7.快速血栓弹力图

8.术中资料

9.术后资料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心血管手术应用进展

个人简历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共40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PP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APP组:全身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建立之初经静脉引流管快速放血采集肝素抗凝全血,使用血液回收机的血小板分离程序分离富血小板血浆,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收。C组:未行自体血小板分离,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收。记录改良血小板分离过程和完成结果。于麻醉诱导后5分钟(T1)、给予鱼精蛋白后5分钟(T2)、术后返回ICU(T3)、术后24小时(T4),采集静脉血样检测患者围手术期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快速血栓弹力图实验室检查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转中液体总入量、超滤使用情况和手术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h、24h和48h胸液量。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异体血制品使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1)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性别比例和体重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T1时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等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 (2)APP过程采集肝素抗凝全血量1621.25±114.16ml,分离富血小板血浆量236.9±44.35ml,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计数为(685.3±46.8)×109/L。 (3)T3时点,试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9),试验组快速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T4时点,试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4)。 (4)试验组采集全血和分离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过程安全可行,未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术后肺部感染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其余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的术后胸液量、围手术期输注红细胞的病例数、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 结论: 在心脏手术中应用改良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安全可行,可有效保护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著录项

  • 作者

    王惠;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麻醉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黑飞龙;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改良; 自体; 血小板; 分离技术; 心脏; 手术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