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质量特征研究
【6h】

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质量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文献综述

一、沉香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二、沉香质量评价与商品规格研究进展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基于药品标准的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质量特征分析

第一节中国主产区20批代表性样品的药典标准指标分析

第二节中国主产区20批代表性样品中松香酸类物质分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基于特征成分的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质量分析

第一节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中倍半萜类成分分析

第二节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UPLC指纹图谱及共有峰指认

第三节中国和东南亚四国135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样品浸出物与沉香四醇含量分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中外源污染物分析

第一节代表性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第二节代表性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分析

第三节代表性样品中黄曲霉毒素量分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的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代表性样品提取物对KM小鼠的急性毒性

第二节代表性样品提取物对Beagle犬的急性毒性

第三节代表性样品提取物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沉香化学成分研究

第二节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

作者简历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沉香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 Lam植物含有树脂的木材,为名贵香药,在医药、香料、宗教和收藏等方面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白木香A.sinensis(Lour.)Gilg为中国贵细药材国产沉香的唯一正品植物来源,因过度采伐,野生沉香资源已濒临枯竭。随着“通体结香技术”的面世及其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推广,已发展成为目前中国和世界主要沉香产区应用最广泛的结香技术。但“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质量如何?是否安全?其化学成分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仍是新技术在产业化推广与应用中的疑惑。 因此,本文围绕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首次较全面的对其药品质量指标、化学成分,外源污染物和毒性等质量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1.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药品质量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其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显色特征和特征图谱与野生沉香相关指标一致,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且不含松香酸类物质。 基于药品标准对中国沉香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5个产区的20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代表性样品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理化显色反应、浸出物、含量测定、特征图谱和松香酸类物质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发现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呈片状或块状,其性状、显微和理化显色特征、以及特征图谱与野生沉香或对照药材相关指标一致,上述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且均不含松香酸类物质。20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样品浸出物和沉香四醇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24%和0.35%,高于实验用野生沉香对照样品均值。 2.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外源污染物进行分析,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代表性样品中均未检出DDT、六六六和五氯硝基苯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 为考察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是否含有重金属、有机氯类农药及黄曲霉毒等外源污染物,发现20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代表性样品中未检出DDT、六六六和五氯硝基苯等农药残留,2批代表性样品中也未检出黄曲霉毒素污染;建立了沉香药材中Pb、Hg、As、Cd、Cu等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发现16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代表性样品中Pb、Hg、As、Cd、Cu均在参考限定范围内,4批样品中Pb和Cd含量偏高是否是因产地环境和土壤引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较全面的评估了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发现其提取物对KM小鼠和Beagle犬无明显急性毒性症状,对SD大鼠无明显长期毒性反应。 通过测定沉香提取物对KM小鼠和Beagle犬经口灌胃急性毒性及大鼠90天喂养长期毒性,发现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代表性样品乙醇提取物对KM小鼠灌胃给药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给药量为临床人拟用最大剂量760.5倍;对Beagle犬灌胃给药急性毒性试验中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症状,且给药剂量换算为临床人拟用最大剂量的300倍;高、中、低剂量对SD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且最高剂量约相当人临床每日用药剂量的80倍。 4.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2-(2-苯乙基)色酮和倍半萜类为其主要化学成分;且沉香螺旋醇、马兜铃烯、愈创木醇和白木香醛等4个特征性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与对照药材相近;从其UPLC指纹图谱共有峰中鉴定出的21个化合物均为野生沉香中常见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 运用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分析技术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从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中分离并鉴定出65个化合物,包括41个色酮、15个倍半萜、5个木脂素、3个酚酸和1个甾体类化合物等共5种结构类型。其中,7个新化合物均为沉香中已报道化合物的常见骨架类型,8个化合物具有显著体外抗炎活性。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样品的特征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从其UPLC指纹图谱共有峰中鉴定出21个化合物均为野生沉香中常见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其均含有沉香螺旋醇、马兜铃烯、愈创木醇和白木香醛等特征性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与对照药材相近;135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典型样品其醇溶性浸出物和沉香四醇含量均远超过参考野生沉香,且其醇溶性浸出物和沉香四醇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本研究首次对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药品质量指标、化学成分和安全性等质量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具有如下质量特征:其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显色特征和特征图谱与野生沉香相关指标一致,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且不含松香酸类物质;其主要化学成分发为2-(2-苯乙基)色酮和倍半萜类,且其含有的沉香螺旋醇、马兜铃烯、愈创木醇和白木香醛等4个特征性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与对照药材相近,其UPLC指纹图谱中的21个共有峰化合物均为野生沉香中常见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未检出DDT、六六六和五氯硝基苯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其提取物对KM小鼠和Beagle犬无明显急性毒性症状,对SD大鼠无明显长期毒性反应。个别样品中Pb和Cd含量偏高是否是因产地环境和土壤引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对通体结香技术的优化升级以及解决在通体结香技术的推广及其产业化应用中遇到的“沉香成分、质量和安全性不明确”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可极大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同时也可为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药材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大健康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刘洋洋;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生药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魏建和;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经济作物;
  • 关键词

    结香; 技术; 沉香; 质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