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比赛成绩变化特点研究
【6h】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比赛成绩变化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竞赛成绩变化分析

1.2.2 关于比赛次数和比赛月份分布

1.2.3 关于比赛间隔

1.2.4 关于四年周期比赛安排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现实意义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个案分析法

3.2.3 比较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比赛成绩现状分析

4.1.1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前20名历年平均成绩变化分析

4.1.2 国内外重要赛事前8名男子运动员成绩对比分析

4.1.3 最好成绩出现的赛事类型分布特点

4.1.4 国内外比赛成绩稳定性变化特点

4.1.5 国内外比赛成绩波动类型特点

4.2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比赛次数变化特点

4.2.1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历年年度各名次比赛次数变化分析

4.2.2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各年龄段时期比赛次数对比分析

4.3 我国跳远运动员年度比赛时间分布特点

4.3.1 最好成绩出现时间统计

4.3.2 成绩增长点出现时间统计

4.3.3 各年龄段运动员比赛时间统计

4.4 我国跳远运动员比赛间隔天数特点

4.4.1 我国少年组跳远运动员比赛间隔天数分析

4.4.2 我国青年组跳远运动员比赛间隔天数分析

4.4.3 我国成年组跳远运动员比赛间隔天数分析

4.5 我国跳远运动员比赛年龄分析

4.5.1 国内男子跳远运动员平均成绩和最高成绩的年龄特点

4.5.2国内男子跳远运动员比赛年龄个案分析

4.6 我国跳远运动员全运会周期比赛安排及成绩变化特点

4.6.1 全运会周期比赛安排及成绩变化分析

4.6.2 全运会周期运动员个案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些年,商业化和职业化进程冲击到了竞技比赛,竞技比赛的次数较以前有所增多,运动员的比赛机会也相应增加。比赛的规模和形式随着场次的增加而发生了较大调整,比赛量在全年训练量中占据了相当比例,逐渐形成了“以赛带练、赛练结合”的新趋势。目前,理论界对训练和比赛安排的思路仍在积极探索尝试。本文试图通过数理统计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2000-2011年共12年间的比赛成绩变化进行分析,力图在科学比赛安排和科学训练方面对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近12年来,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比赛成绩总体来讲在低水平范围上下波动,成绩有高有低不太稳定,并呈现出在国内赛场表现优异、在国际赛场表现不稳定的现象。
  2.重视多年训练周期中的训练节奏是现在训练中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全运会年度周期比赛情况表现出逐年增加比赛次数、竞赛成绩随着时间的增加和比赛次数的增加而增高的特点,最佳成绩多出自于全运会年。
  3.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主要集中在6月份;成绩增长主要集中在上半年5月份左右,可能与国内赛事的安排有关;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成绩增长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与国际大赛时间相吻合。
  4.不同年龄组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逐渐增加;我国运动员参赛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参赛间隔天数偏长,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差异性显著;我国青年期与成年期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相类似,与我国运动训练水平及训练体制有关。
  5.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比赛年龄整体表现出14-20岁区间为竞技水平不断增强为成绩上升阶段,一般在20岁区间达到个人竞技高峰;20-28岁区间保持着较高竞技水平,进入竞技状态保持阶段,有个别运动员在这一阶段末期创造了最佳成绩;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竞技水平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为下降阶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