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学生锻炼行为模型:构建、检验与应用
【6h】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学生锻炼行为模型:构建、检验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的构建背景

2.2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行为干预研究

2.3 比较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与拓展的锻炼行为整合模型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1 前人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必要性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意义

4 研究假设

5 研究一: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5.1 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的构建

5.2 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的检验

6 研究二: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与拓展的锻炼行为整合模型的比较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3 结果分析

6.4 讨论

7 研究三:基于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的实验干预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4 讨论

8 总评

8.1 研究的创新点

8.2 研究局限和今后研究方向

9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诸多研究者致力于用各种锻炼行为理论促进人们的锻炼行为,而这些理论各有其不足。为此研究者将目光转向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自我决定理论(SDT)。本研究对SDT的五个亚理论进行深入阐述并结合其在锻炼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囊括SDT五个亚理论核心构念的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简称SDEBPM),并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其在中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基于此进行两个模型在中学生中的优化比较,最后实施基于SDEBPM的干预实验,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用于中学生锻炼行为的有效性。
  为此本研究提出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一:SDEBPM适用于我国中学生群体。
  假设二:SDEBPM优于拓展的锻炼行为整合模型。
  假设三:以SDEBPM为基础的干预能提高中学生的锻炼行为。
  围绕假设,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参与者,采用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结合观察法、实验法收集数据,进行模型构建、检验、优化比较和干预实验,通过以下三个研究检验假设。
  研究1:根据815个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SDEBPM三个假设模型的结构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三个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良好,且解释锻炼行为的方差分别为18%、12%和13%。说明SDEBPM适用于中学生群体的锻炼行为。
  研究2:根据815个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拓展的锻炼行为整合模型与SDEBPM进行优化比较。结果显示4个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良好,但是AIC和NCP的值提示SDEBPM更简洁,然而拓展的锻炼行为整合模型对锻炼行为的预测力则更高。可见两个模型各有优势、同时并行,两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指导中学生的锻炼行为,因此假设二仅得到部分支持。
  研究3:基于SDEBPM模型,抽取锻炼自主定向144名中学生进行为期14周的纵向实验干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测量时间与干预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以SDEBPM模型为基础的干预能提升中学生的锻炼行为。
  主要结论:
  (1)SDEBPM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下中学生锻炼行为的研究,但是对中学生锻炼行为的预测力仍然不够高。
  (2)自主支持的锻炼环境因素、内部锻炼目标的设置和自主因果定向的价值观的确立,这三种因素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锻炼行为。
  (3)从模型简洁和拟合角度来看SDEBPM更优,而从对锻炼行为的预测力来看拓展的锻炼行为整合模型更优,因此两个模型各具优势,在指导中学生锻炼行为上同时并行。
  (4)针对自主因果定向的中学生群体,提供锻炼自主支持感和树立内部锻炼目标相结合的干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学生的锻炼参与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