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张树峰多年训练的研究
【6h】

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张树峰多年训练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关于多年训练的研究

1.2.2关于跳高方面的研究

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个案研究法

2.2.3专家访谈法

2.2.4逻辑分析法

2.2.5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男子跳高运动员张树峰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

3.1.1张树峰多年训练阶段划分的依据

3.1.2张树峰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与训练任务

3.2张树峰多年竞技水平的变化特征

3.2.1张树峰多年年度最好成绩的变化

3.2.2张树峰多年训练不同阶段的成绩变化

3.3张树峰多年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的总结

3.3.1张树峰多年训练采用的方法

3.3.2张树峰多年训练手段的安排

3.4 张树峰多年训练不同阶段年度负荷的特征

3.4.1张树峰基础训练阶段负荷特征

3.4.2张树峰初级专项提高阶段训练负荷特征

3.4.3张树峰专项提高阶段训练负荷特征

3.4.4张树峰最佳竞与技保持阶段训练负荷特征

3.4.5张树峰不同阶段年度训练负荷对比分析

4结论

4.1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身体素质测试表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张树峰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初以来优秀的男子跳高运动员之一,曾经在第十届全运会与第十一届全运会两夺男子跳高的冠军。科学的多年训练作为现代运动训练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现代科学训练的趋势就是追求运动员多年训练的系统性,只有系统科学的训练才会对运动员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成绩才得以提高,运动寿命才得以延长。
  本文采用个案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临场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张树峰多年训练安排的特点进行研究。结合现代跳高训练的特点以及训练安排的有关理论,总结张树峰从基础训练阶段到最佳技能形成和保持等四个阶段多年训练安排上的成功经验得出以下结论:
  (1)张树峰的多年训练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初级专项提高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与保持阶段。四个阶段环环相扣,衔接紧密,保证了多年训练的系统性,使他最终成为我国最优秀的跳高运动员之一。
  (2)张树峰的多年训练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训练安排从基础训练阶段的单周期或双周期训练模式逐渐转变为“板块结构”的训练模式。准备期同样安排比赛,在比赛期也安排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通过比赛形式来实现极限强度的刺激。这种训练安排的变化符合现代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保证了张树峰训练安排的科学性,使他获得了成功。
  (3)张树峰在多年训练过程中采用了运动训练学理论中的多种训练方法,并针对不同的训练阶段和训练目的有所变化,针对性较强。因此,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取得了最佳的训练效果。
  (4)张树峰多年训练中采用的训练手段较多,达到上百种,从而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多样性、灵活性,是其多年训练的一个特点。
  (5)张树峰多年训练过程中,基础训练阶段负荷安排主要以中大负荷量和中小负荷强度为主。初级专项提高阶段年度平均负荷量为中大、负荷强度为中。专项提高阶段年度平均负荷量为大、负荷强度为大。最佳竞技与保持阶段年度平均负荷量为中、负荷强度为中大。不同阶段负荷变化的特点体现了其训练安排的针对性、系统性、合理性。他的两届全运会冠军成绩的取得证明了这点。

著录项

  • 作者

    张树峰;

  • 作者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 学科 体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老民;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823.102;
  • 关键词

    跳高; 运动训练; 竞技能力; 适应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