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太极拳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6h】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太极拳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xslx

zlwtitle

lwtitles

展开▼

摘要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它的出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奇迹。在太极拳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其应该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体育院校是太极拳课程发展的先头军,太极拳课程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武术课程体系的完善等。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高等体育院校太极拳课程体系的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高等教育太极拳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为: 1.社会制度的变迁催生了太极拳课程的出现,建国后,太极拳作为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入中国高等体育院校,经历了从萌芽期到完善期7段历程,体育院校在太极拳课程的建设中一直占据领先地位;在社会制度、教育背景、体育事业、武术事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太极拳课程的价值发生了改变,导致了课程结构和课程要素的多元变化趋势。 2.中国13所高等体育院校共开设2类6种48门太极拳课程,课程体系已初具雏形,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的课程建设特色值得其他院校学习借鉴;各院校课程建设的不平衡现象导致课程体系结构存在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轻非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建设问题;专业类课程目标没有层次性,技能要求不明确;内容选择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导致套路内容比重过大,技能内容匮乏;课程实施中教师教法欠合理,考核评价亟待完善。非专业类课程目标设置趋同度过高;内容难易程度不适宜;学生遗忘率过高,对考核评价的满意度不高。 3.中国高等体育院校太极拳课程体系的优化属于课程体系中观层面的优化,包括结构优化和要素优化两个部分;体系优化中,应把握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深化武术课程改革、推动拳种课程建设、强调学生技能培养、突出社会职业能力和关注学生群体差异等原则。 4.当前中国高等体育院校太极拳课程体系结构分类基本合理,专业类和非专业类的划分符合专业设置与学生需求;专业类课程结构应更具层次性,以适应学科发展和满足不同专项学生需求;非专业类课程结构应更具针对性,可以B+Un模式设置课程,保留拳种的基础本质,突出不同专业的技能应用。 5.专业类课程目标要素的优化应明确课程定位,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完善,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操作,体现目标要求的层次性;内容要素的优化应根据专业类学生需求模型,满足学生对于技能、文化、健康和技术四个维度的内容需求,关注学生的群体差异,重视技能培养、突出文化多元,完善拳种课程的内容选择;过程要素的优化应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课程实施要对接社会职业能力需求,丰富课程实施与考核的形式和内容。 6.非专业类课程目标要素的优化应把握课程导向,突出目标的针对性;内容要素的优化应根据非专业类学生需求模型,满足学生对于提高、健康、文化、基础、传播维度的需求,重视专业个性需求,选取拳种的核心内容,选择符合学生需要的技能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内容,实现传承文化的任务;过程要素的优化应保留技击本质、突出健康功能,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施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建设太极拳慕课,丰富考核评价的形式和内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