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环境及预测预报
【6h】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环境及预测预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论文说明:表目录、图目录

1引言和文献综述

2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3雷击火的时间地理分布

4雷击火发生火环境

5偃松林雷击火

6雷击火预测预报

7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选定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作为研究区域,对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及形成机制的气象因子、可燃物因子和地形因子进行分析。根据历史雷击火的火灾记录和有关气象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和气象数据,研究分析发生雷击火的气候背景、雷暴火发生的天气系统活动和气象要素的变化;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观测,研究雷击火疤残留木和可燃物大小、状态、载量、含水率和类型对雷击可燃物发生燃烧的影响;在野外雷击火火烧迹地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地形、地势、坡度、坡向、坡位和海拔高度对雷击火发生的影响;对大兴安岭林区进行雷击火烧迹地调查,搜集雷击火历史资料和雷击木的火疤数据,研究分析雷击火发生的季节、时间分布规律和随地域分布变化的规律。综合考虑雷击火发生与气象、可燃物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建立雷击火数据库,采用数学物理方法,建立雷击火发生预测预报模型,并进行历史资料回归检验和实际应用。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雷击火有地理、时间和地形分布特征。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降水少,可燃物失水严重,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起火之后,遇上盛行的大风就能使火灾迅速蔓延。雷击火与雷暴的活动密切相关,雷暴,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可燃物干燥的情况,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雷击火越多,N51°以北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150km。雷击火多发生在6~8月,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14~17时。雷暴,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可燃物干燥的情况,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雷击火常常也多。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在预防扑救雷击火对策上,应加强预测预报、实时监测和及时扑救等方面的工作。

著录项

  • 作者

    李华;

  •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授予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学科 农业推广·森林保护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舒立福,徐永波;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雷电;
  • 关键词

    森林可燃物; 干雷暴; 雷击火环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