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黑嘴鸥食性研究
【6h】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黑嘴鸥食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鸟类食性研究中常用稳定同位素种类及样品类型

1.1.1 常用稳定同位素种类

1.1.2 常用的样品类型

1.2 SIA在鸟类食性及营养级中的研究现状

1.2.1 食源组成成分的确定

1.2.2 生态系统营养级结构分析

1.2.3 评估生境变化对种群繁殖的影响

1.2.4 探究种群数量波动的原因

1.2.5 评估越冬地和繁殖地对繁殖的能量贡献

1.3 SIA在鸟类食性研究中的注意事项

1.3.1 稳定同位素在机体内的分馏

1.3.2 营养级富集因子的获取

1.3.3 稳定同位素在机体内的转化周期

1.3.4 同位素印记对食源分析的影响

1.4 黑嘴鸥研究现状

1.4.1 黑嘴鸥分布现状

1.4.2 黑嘴鸥食性研究进展

1.5 研究区域概况及选点依据

1.5.1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2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3 选点依据

1.6 研究目标与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本研究的科学意义

1.6.4 本研究创新点

1.6.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时间和地点

2.2 呕吐物调查及潜在食源收集

2.2.1 呕吐物调查结果

2.2.2 潜在食源收集

2.3 黑嘴鸥样品的收集

2.3.1 幼鸟样品收集

2.3.2 成鸟样品的收集

2.4 样品预处理与稳定同位素检测

2.4.1 食物样品的预处理

2.4.2 血液样品的预处理

2.4.3 羽毛样品的预处理

2.4.4 稳定同位素检测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1 统计分析

2.5.2 富集因子选择

2.5.3 食源分析模型选择

2.5.4 食源先验信息确定

第三章 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食性研究

3.1 不同样品稳定同位素特征

3.1.1 食源样品稳定同位素特征

3.1.2 黑嘴鸥样品稳定同位素特征

3.1.3 食源样品和黑嘴鸥样品稳定同位素分布图

3.2 食性分析结果

3.2.1 幼鸟血液反映的食源组成

3.2.2 幼鸟羽毛反映的食源组成

3.2.3 成鸟羽毛反映的食源组成

3.3 讨论

3.3.1 潜在食源组成的偏差及校正

3.3.2 幼鸟不同样品的交互验证

3.3.3 成鸟与幼鸟羽毛反映不同时间尺度的食性信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东黄河三角洲黑嘴鸥食性研究

4.1 不同样品稳定同位素特征

4.1.1 一千二样品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4.1.2 大汶流样品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4.1.3 两地区黑嘴鸥血液样品稳定同位素的差异

4.2 食性分析结果

4.2.1 一千二黑嘴鸥食性研究

4.2.2 大汶流黑嘴鸥食性研究

4.3 讨论

4.3.1 潜在食源组成的偏差及校正

4.3.2 幼鸟不同样品的交互验证

4.3.3 不同生境类型下黑嘴鸥的食性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各地区潜在食源组成的偏差

5.2 不同地区黑嘴鸥食性差异

5.3 不同样品的交互验证

5.4 成鸟与幼鸟羽毛反映不同时间尺度的食性信息

5.5 管理建议

本章小结

附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黑嘴鸥(Larus saunderi)是全球易危鸟种。在天然滨海湿地持续减少和退化条件下,85%以上的黑嘴鸥种群集中于人工湿地中繁殖。有关不同人工湿地中繁殖期黑嘴鸥的食性研究资料非常缺乏。2014年5月至7月,作者选择辽宁双台河口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繁殖的人工湿地为研究区,收集黑嘴鸥成体和幼体的羽毛和血液样品,采用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技术,对两个保护区三个不同繁殖种群的黑嘴鸥食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双台河口黑嘴鸥幼鸟血液和羽毛样品反映的食性信息基本一致,其主要食源物种和贡献率分别为,泥螺(Bullacta exarata)(33.57%、36.64%)、沙蚕(Nereis succinea)(31.41%、31.20%)、矛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12.86%、14.49%)、宽身大眼蟹(Macrophthalmus dilatatum)(9.19%、8.08%)和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7.48%、6.00%)。
  2.山东黄河三角洲一千二地区黑嘴鸥幼鸟血液和羽毛样品反映的食性信息基本一致,主要食源种类和贡献率分别为:泥螺(22.97%、20.72%)、沙蚕(19.92%、19.82%)、弹涂鱼(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18.47%、19.19%)、宽身大眼蟹(10.83%、10.53%)和矛尾刺虾虎鱼(8.82%、9.51%)。而大汶流地区黑嘴鸥幼鸟羽毛样品反映的主要食源种类和贡献率分别为:宽身大眼蟹(31.44%)、沙蚕(17.05%)、弹涂鱼(16.71%)和天津厚蟹(15.00%)。
  3.双台河口黑嘴鸥疾病和死亡幼鸟羽毛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值与健康幼鸟均无显著性差异,其次双台河口和黄河三角洲一千二黑嘴鸥幼鸟血液和羽毛同位素值之间也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利用疾病和死亡幼鸟的羽毛样品可以替代损伤性采集羽毛和血液样品,开展稳定同位素分析。另外,双台河口黑嘴鸥幼鸟与成鸟羽毛稳定同位素值差异显著,表明幼鸟羽毛反映的是繁殖地食性信息,而成鸟羽毛反映的是长时间序列的食性信息。

著录项

  • 作者

    王玄;

  •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授予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学科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江红星;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Q959.728.08;
  • 关键词

    黑嘴鸥; 食性分析; 稳定同位素技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