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M激励模式与高校人才激励研究
【6h】

IM激励模式与高校人才激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意义

1.2.1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研究的实际意义

1.2.3研究思路及方法

2激励的概述

2.1激励的概念

2.2 NM激励模式概述

2.2.1 NM激励模式分析

2.2.2 NM激励模式的特征及特点分析

2.2.3 NM激励模式中的交换思想

3传统激励理论分析

3.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2麦克利兰德“成就需要理论”

3.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3.5波特-劳勒的“期望模式”

4 IM激励模式

4.1兴趣的概述

4.1.1兴趣的概念

4.1.2兴趣与需要的区别

4.2 IM激励模式

4.2.1 IM激励模式的特点分析

4.2.2 IM激励模式的组织适应性分析

5高校学科带头人激励

5.1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的特点

5.2实证分析

5.2.1数据的选取及目的

5.2.2数据的分析及结论

5.3高校学科带头人激励的几点建议

6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独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管理学产生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同时,管理实践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管理理论必然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激励理论也是如此。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对现有的激励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费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以需要为动机的激励理论随着人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提高出现激励乏力的原因。 (2)提出了以培养和激发人的兴趣为着眼点的IM(Interests-Motivation)激励模式,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论述了IM激励模式的特点,并对IM激励模式的组织适应性进行了论述。 (3)就不同激励因素对不同层次教师激励的作用差异和兴趣对不同层次教师的激励差异问题,对高校229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翔实可靠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高校学科带头人成长因素及兴趣对不同层次教师的激励作用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人事工作实践,对高校学科带头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学科带头人激励问题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王翠肖;

  •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学科 企业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明玉;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7.23;
  •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学科带头人; 激励机制; 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