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二铁路防风固沙植物防护措施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6h】

集二铁路防风固沙植物防护措施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评价依据

1.4.3 评价基准

1.4.4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2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特征

2.3 土壤特征

2.4 植被特征

2.5 水资源特征

2.6 野生动植物及矿产资源

3 集二铁路沙害及综合治理工程评价

3.1 集二铁路沙害成因及治理对策

3.1.1 铁路防护体系建设前沙害状况

3.1.2 集二线沙害表现形式

3.1.3 沙害形成成因

3.1.4 铁路自身结构的障碍作用

3.1.5 路基、路堑积沙机理分析

3.1.6 集二铁路沿线积沙危害分级

3.1.7 集二线沙害的特征

3.2 集二线沙害的分布类型

3.3 集二线沙害综合治理工程

3.4 防护体系建设技术

3.4.1 集二线沙害综合防治原则

3.4.2 集二线沙害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4 植树造林与滴灌技术应用的评价

4.1 造林树种选择

4.2 林带结构与树种配置

4.2.1 集二线干旱草原人工林带结构

4.2.2 集二线半荒漠草原人工林带结构

4.2.3 集二线沙漠地带人工林带结构

4.2.4 集二线荒漠草原人工林带结构

4.3 滴灌技术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4.3.1 长距离管路滴灌系统及节水灌溉技术

4.3.2 滴灌远程集中控制系统

4.4 小结

5 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的评价

5.1 人工林建设生态效益

5.1.1 造林保存率调查

5.1.2 不同配置下树种生长状况调查

5.2 封育恢复天然植被效果

5.2.1 三种类型样地植被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5.2.2 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恢复的差异性

5.3 小结

6.防风固沙植物防护措施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6.1 治理工程典型地段的选择

6.2.观测指标及方法

6.2.1 风速等气象数据采集与处理

6.2.2 土样采集与处理

6.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防护体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6.3.1 防护体系概述

6.3.2 防风效益分析

6.3.3 对粗糙度的影响

6.3.4 防护带内温湿度变化

6.3.5 防护带内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6.4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问题探讨

7.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公众参与

附录二、集二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变化调查表

附件三、集二铁路线路图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集二铁路防风固沙植物防护措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测试和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该防护措施对主要生态环境要素造成的影响。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总结了集二线沙害表现形式,主要有路基风蚀、线路沙埋和道床积沙三种,而以线路沙埋危害最为严重;分析了路基、路堑的积沙机理,得出了积沙危害大小顺序为:路基(3~6m)>路基(>6m)>路堑(3~6m)>路堑(>6m)>路堑(>3m)>路基(>3m)。进行了集二线积沙危害的分级,分为特级沙害、一级沙害、二级沙害、三级沙害。
  2、集二线沙害综合治理工程的造林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了优良水平。防护林取得显著的护路保畅通效果,防护体系的建设是成功的。
  3、林带结构科学合理,以草为主、草灌乔结合窄带多带的林带结构有效地发挥了自然植被的防护作用。已初步形成了由封育带、阻沙带、固沙带、防护林带组成的“四带一体”的铁路防沙治沙体系。实测结果表明,防护体系可以消弱风速80%
  4、集二铁路防护林建设成功的关键技术是滴灌造林技术。采用滴灌技术造林,4年后樟子松的保存率达到75%,家榆达到93.10%,沙枣达到80.25%,柠条达到92.2%。家榆、柠条的造林保存率比对照区分别提高了19.1%和33.2%。
  5、集二铁路防护林体系中,荒漠化草原、沙地和草原化荒漠三种立地类型上林木生长状况有差异。荒漠化草原立地区造林保存率为:家榆>柠条>樟子松>沙枣;沙地造林保存率为:柠条>家榆>沙枣>樟子松;草原化荒漠造林保存率为家榆>柠条>沙枣>山杏>樟子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