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既有铁路改造为市郊铁路线路适用性评价研究
【6h】

既有铁路改造为市郊铁路线路适用性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市郊铁路及其线路适用性的定义

1.2.1 市郊铁路起源

1.2.2 市郊铁路定义

1.2.3 市郊铁路线路适用性定义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市郊铁路概况及其分析

2.1 国外主要大城市市郊铁路

2.1.1 巴黎

2.1.2 东京

2.1.3 纽约

2.1.4 伦敦

2.2 国外大城市市郊铁路特点

2.3 国外市郊铁路的规划布局模式

2.3.1 贯穿式

2.3.2 环形+放射式

2.3.3 多点放射式

2.4 我国主要大城市市郊铁路

2.5 我国市郊铁路特点

2.6 市郊铁路的建设模式

2.7 小结

3 既有铁路改造为市郊铁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必要性

3.1.1 城市交通需要市郊铁路参与

3.1.2 铁路的快速发展为市郊铁路提供了条件

3.1.3 实现城市和铁路“双赢”

3.1.4 可以加快市郊铁路的发展

3.2 可行性

3.2.1 技术可行性

3.2.2 经济可行性

3.3 小结

4 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建立

4.1 评价方法选择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1.3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4.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

4.4 评价指标等级的建立

4.5 小结

5 实例应用-北京市郊铁路S2线

5.1 北京市郊铁路S2线介绍

5.1.1 市郊铁路S2线背景

5.1.2 市郊铁路S2线概述

5.2 适用性分析

5.3 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

5.3.1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5.3.2 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既有铁路改造为市郊铁路线路适用性评价指标选择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峻,迫使各大城市开始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出现郊区化发展的趋势,导致卫星城、外围组团及郊区的大规模建设,因此市郊通勤客流量越来越大。市郊铁路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满足市郊通勤的公共交通需求,并且可以引导和支撑新城和组团的发展。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城市需要构建多层次的轨道交通体系,市郊铁路是其中的一个层次。因此,对市郊铁路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文首先界定了市郊铁路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定义,并指出本论文所评价的市郊铁路是指狭义的市郊铁路;接着对既有铁路改造为市郊铁路线路的适用性给出了定义。
  根据市郊铁路相关资料和文献,说明了市郊铁路的规划布局模式和建设模式。从城市和国铁两个不同的立场出发,阐述了既有铁路改造为市郊铁路参与城市客运的必要性;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两个角度分别说明了既有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论文重点对利用既有铁路改造为市郊铁路线路的适用性作了评价研究。本文构建了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首先建立了4个准则层共20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专家咨询意见,计算出各准则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并给出指标评价等级。然后,通过采取调查专家意见的方法对照评价等级进行指标层的打分,进而得出了单因素评价矩阵。根据各个指标权重,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各子系统(准则层)的得分以及最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总得分。论文最后以北京市郊铁路S2线为实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