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交通诱导与公交优先协同控制的信号配时方法研究
【6h】

基于交通诱导与公交优先协同控制的信号配时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论文研究背景

1.2.2 论文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公交信号优先研究现状

1.3.2 交通信号控制与诱导协同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 小结

2 传统信号配时模型优化目标分析及相关求解算法

2.1 交叉口信号控制目标分析

2.1.1 延误分析

2.1.2 停车次数分析

2.1.3 通行能力分析

2.1.4 饱和度分析

2.2 最优化模型求解算法

2.2.1 传统最优化算法

2.2.2 遗传算法

2.3 小结

3 公交优先与交通诱导协同控制的信号配时模型构建

3.1 多目标信号配时模型方法概述

3.1.1 既有多目标信号配时模型方法概述

3.1.2 既有方法不足分析

3.2 多目标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模型构建

3.2.1 多目标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模型指标选取

3.2.2 多指标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模型构建

3.3 信号配时与交通诱导协同控制的模型构建

3.3.1 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概述

3.3.2 交通诱导协同控制下的流量动态变化模型

3.3.3 流量动态变化下的多目标协同控制配时模型

3.4 小结

4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信号配时算例研究

4.1 交叉口相关参数

4.2 模型参数标定

4.2.1 参数λ1标定

4.2.2 参数ρ、α、β标定

4.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优化求解

4.3.1 遗传算法流程

4.3.2 遗传算法的MATLAB实现

4.4 改进遗传算法的应用

4.4.1 传统单目标模型信号配时方案

4.4.2 交通诱导与信号配时协同控制的多目标信号配时方案

4.5 小结

5 基于双环相位设计的信号配时模型

5.1 双环相位概述

5.1.1 相位组合

5.1.2 相位切换

5.1.3 “三阶段”相位切换过程

5.2 双环相位算例分析

5.2.1 算例相关参数

5.2.2 双环相位设计

5.3 双环相位信号配时

5.4 不同信号配时方法结果比较分析

5.5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遗传算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创下新高,大量机动车的出现造成严重的交通拥挤,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为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满足日益增大的交通需求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必须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和“绿色交通”战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及管理方法,多层次、多目标、多角度的解决交通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在交通诱导下实现“公交优先”、“绿色交通”展开了研究,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设计了包括排放因素和延误因素的双目标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模型。模型构建中选取人均延误和人均排放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并提出了相应约束条件。
  (2)对公交优先策略、交通诱导、信号配时控制三者协同作用的机理进行分析。通过设立效用函数、路径补偿系数及选择规则等方法,构建出流量依据路网状态实时更新、动态变化的模型。
  (3)分析双环相位的组合及切换形式,设计合理的双环相位形式。通过分析交叉口流量数据,比较各进口道之间流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双环相位形式并进行信号配时求解。
  (4)改进传统遗传算法,采用不满足约束个体直接死亡、构建适应度函数、以饱和度作为惩罚函数以及每代严格保优等方法,达到满足基本约束下同时优化信号周期和绿信比的目的。
  (5)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并将结果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协同控制模型,不仅能很好的协调延误和排放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各个目标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人总延误和车总延误较传统信号配时模型分别降低了4.4%和2.8%。。双环相位能较大的降低车总延误,降低幅度为22.4%,同时排放指标也能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降低幅度为4.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