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
【6h】

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

1.2.2 国外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1.4.1 理论价值

1.4.2 实际价值

2 第一章 公平正义的内涵探析

2.1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2.2 公平正义的本质特征

2.2.1 历史性

2.2.2 具体性

2.2.3 相对性

2.3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

2.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内容

2.3.2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马克思公平正义观的继承和发展

3 第二章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状

3.1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的成就

3.1.1 经济领域

3.1.2 政治领域

3.1.3 文化领域

3.1.4 生态领域

3.1.5 社会保障领域

3.2 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

3.2.1 经济领域

3.2.2 政治领域

3.2.3 文化领域

3.2.4 生态领域

3.2.5 社会保障领域

4 第三章 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4.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4.2 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4.2.1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取向

4.2.2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4.2.3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4.2.4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4.2.5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求

5 第四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5.1 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公平

5.1.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1.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2 不断完善政治制度建设

5.2.1 健全民主权利

5.2.2 完善我国法律制度

5.2.3 完善司法体制

5.3 完善教育体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5.4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

5.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自人类历史发展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及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在物质层面的需要,通过从自然界不断获取,进而借助现代科技发展成果而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开始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新焦点。马克思深刻的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不公正,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关系出发,指出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前提。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根本要求。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良性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思想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上,并明确指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条件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城乡间、工农间、体力与脑力间的差别。我国现阶段发展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期。基于现实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深刻分析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变化,针对我国自身发展状况,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只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稳定和谐就不能实现。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进行剖析。第一部分主要对公平正义的内涵进行分析。从公平正义的基本定义,本质特征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关公平正义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对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现状进行分析。肯定我国当前公平正义的成就,同时指出当前公平正义的不完善之处,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为切入点,指出我国各方面公平正义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对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分析。对和谐社会进行定义,并对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里的重要地位进行深入探析。第四部分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进行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