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合拍片中的中国文化呈现——基于海外影评的分析
【6h】

中美合拍片中的中国文化呈现——基于海外影评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1.2.2 电影的文化传播研究

1.2.3 合拍片的文化传播研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2 中美电影合拍片发展历程

2.1 中美电影合拍萌芽时期(1979-2000)

2.2 中美电影合拍发展时期(2001-2011)

2.3 中美电影合拍深化时期(2012-今)

3 影评中的中国文化

3.1 影评中中国文化的总体印象

3.1.1 古老——中国的定格

3.1.2 功夫——中国的名片

3.1.3 上海——中国的代名词

3.1.4 英雄与女人们——中国的主角

3.1.5 爱与成长——中国的主题

3.2 影评中中国文化的分层认知

3.2.1 器物层

3.2.2 制度层

3.2.3 观念层

3.2.4 特征与局限

3.3 影评中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倾向

3.3.1 总体态度倾向

3.3.2 对中国的态度

3.3.3 对中国人的态度

3.3.4 对中国功夫的态度

3.3.5 态度与局限

3.4 影评中中国文化的地位呈现

3.4.1 国家对比

3.4.2 角色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合作机制对电影评论的影响探讨

4.1 合拍过程:中美角力的作用

4.1.1 中美双重基因的建构

4.1.2 中国所处的劣势地位

4.1.3 中国影人的文化自卑

4.2 合拍呈现:影片内涵的引导

4.2.1 中国文化的总体呈现

4.2.2 中国文化的分层呈现

4.2.3 中国文化地位的建构

4.3 本章小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电影合拍成为一种新型制片模式,在践行民族文化自觉、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增进与他国的文化交流上有着特殊优势,中美合拍是其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承载着商业拓展与文化传播双重使命、融合着中西文化双重基因的中美合拍片如何更好地建构与传播正面的中国文化,了解海外受众对其解读现状与内在心理,并且最大限度的规避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对抗式解码成为中美合拍片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以中美合拍片为研究对象,通过MRQE垂直影评检索工具对影评文本进行检索,对于海外影评中关于中美合拍片的接受评价进行研究,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对影评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并形成可视化图表进行直观展现,探究海外受众对中美合拍片中中国文化的解读与态度,分析合作机制对其深层影响。
  研究发现,海外影评中对于影片呈现的中国文化的基本态度是消极的,未能够正面、客观评价中国文化,中西文化互动中形成的中美合拍片尚未脱离东方主义的窠臼。并对此提出策略建议,在合拍过程中,要在承认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寻求两种文化之间的立足点,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传递中国文化精神,使中国文化成为全球多元电影文化格局中积极的建构者,以期扭转合拍片中中国文化劣势地位,使其成为世界电影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