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动控制系统的机械手和AGV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6h】

自动控制系统的机械手和AGV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热点

1.3.1 AGV国内外发展概述

1.3.2 欧美模式双舵轮驱动AGV磁带导引技术

1.3.3 传感器纠偏问题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智能搬运设备AGV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2.1 AGV设计要求

2.2 AGV系统整体架构及数学模型推导

2.2.1 驱动单元机械设计

2.2.2 车载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2.3 驱动结构的数学模型

2.2.4 d值的误差分析

2.2.5 驱动结构的运动学模型

2.3 AGV系统模块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2.3.1 AGV差速转向模型

2.3.2 AGV导航和导引技术

2.3.3 直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2.4 双转向架驱动AGV的磁带导引技术

2.4.1 两种典型的AGV导航/导引技术路线

2.4.2 欧美模式双舵轮AGV的磁带导引技术

2.4.3 双转向架驱动AGV的磁带导引技术

2.5 运动控制与纠偏算法

2.5.1 车载控制系统结构

2.5.2 运行模式及纠偏算法

2.5.3 AGV运行姿态的控制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3.1 PLC的选择标准和选型方法

3.1.1 PLC的选择标准

3.1.2 PLC的选型方法

3.2 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手

3.3 电气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3.1 急停

3.3.2 伺服电机正/反转

3.3.3 机械手水平移动控制

3.3.4 机械手抓取上下移动

3.3.5 机械手抓取控制

3.4 PLC电气控制原理图

3.4.1 供电回路

3.4.2 机械手水平移动控制回路

3.4.3 机械手垂直控制回路

3.5 关键技术研究

3.5.1 基于PLC的4台电动机的启/停研究

3.5.2 上位机监控系统技术的研究

3.5.3 光电编码器位置检测系统优化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车设计

4.1.1 试验车机械设计

4.1.2 试验车电气设计

4.1.3 试验车车载程序设计

4.2 试验车运行试验

4.2.1 手动功能检测

4.2.2 自动功能检测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传统物流输送系统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存在弊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自动智能搬运工具的迫切需求使得AGV(Automatic Guided Vehicle的简称)应运而生。AGV的概念很简单,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的定义,是指装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按规定路径行驶,在车体上具有编程和选择的装置、安全保护装置以及物料移载功能的搬运车辆。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化定位控制并可重新编程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在现代物流输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因其可靠性高、编程方便、配置灵活,广泛应用于机械手的电气控制。
  论文详细论述了PLC控制的优势和PLC的选型依据,实现了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手技术指标理论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为实现PLC对机械手的水平、上下移动和抓取控制,设计了电气控制原理图并进行梯形图编程。针对机械手关键技术中的动作模型、自由度模型和功能模型,提出光电编码器的位置检测系统优化,并进行上位机监控系统的研究。
  论文分析了智能搬运设备AGV车载控制系统差速驱动数学模型、AGV的运动学模型和差速转向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将磁导引的双转向架差速驱动AGV引入自动控制系统领域,设计本系统技术体系结构及其特征。结合传感器、智能控制和直流电源的关键指标的特点,提出PID纠偏算法作为寻线模式、平移模式和差速平移三种运行模式的切入,纠偏算法关键过程中理论验证。
  论文搭建了AGV小车实验环境,进行了AGV试验车的机械设计,电气设计与车载程序设计,经运行实验验证,实现了自动全向行驶,RFID可以实时跟踪AGV小车的位置,自动选择岔路,自动切换运行速度,实现了磁带导引的双转向架驱动AGV的停位误差小于±10m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