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外并购对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贡献研究
【6h】

海外并购对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贡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现象

1.2 案例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商业银行国际化概念界定

1.4 研究视角与特色意义

1.5 本文选取的研究方法

1.6 资料来源与搜集方法

1.7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7.1 研究思路

1.7.2 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综述

2.1.1 商业银行国际化内容研究综述

2.1.2 商业银行国际化动因研究综述

2.2 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研究综述

2.2.1 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动因

2.2.2 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

2.3 文献评述

3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回顾及理论分析

3.1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回顾及理论分析

3.1.1 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现状

3.1.2 工商银行海外并购动因理论分析

3.1.3 工商银行国际化理论分析

3.2 中国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回顾及理论分析

3.2.1 中国银行海外并购现状

3.2.2 中国银行海外并购动因理论分析

3.2.3 中国银行国际化理论分析

3.3 中国建设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回顾及理论分析

3.3.1 建设银行海外并购现状

3.3.2 建设银行海外并购动因理论分析

3.3.3 建设银行国际化理论分析

4 海外并购对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贡献分析及初步评价

4.1 海外并购对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的贡献分析及初步评价

4.1.1 市净率分析

4.1.2 财务指标分析

4.1.3 国际区域结构分析

4.1.4 海外机构员工数量分析

4.1.5 国际化指数IBT计算分析

4.2 海外并购对中国银行国际化的贡献分析及初步评价

4.2.1 市净率分析

4.2.2 财务指标分析

4.2.3 国际区域结构分析

4.2.4 海外机构员工数量分析

4.2.5 国际化指数IBT计算分析

4.3 海外并购对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的贡献分析及初步评价

4.3.1 市净率分析

4.3.2 财务指标分析

4.3.3 国际区域结构分析

4.3.4 海外机构员工数量分析

4.3.5 国际化指数IBT计算分析

5 海外并购对中国领先商业银行国际化贡献的对比分析

5.1 市净率对比分析

5.2 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5.2.1 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5.2.2 成长能力对比分析析

5.2.3 风险水平对比分析

5.2.4 风险抵御能力对比分析

5.3 国际区域结构对比分析

5.4 海外机构员工数量对比分析

5.5 国际化程度的对比分析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1.1 海外并购对工行、中行以及建行国际化贡献的综合评价

6.1.2 工行、中行以及建行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存在的异同点

6.1.3 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

6.2 建议

6.2.1 制定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6.2.2 选择合适的国际化发展方式

6.2.3 重视对国际化发展区域的选择

6.2.4 深入了解东道国有关法律法规

6.2.5 建立国际化发展团队

6.2.6 不断加强自身发展

6.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以及技术进步的金融发展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频率越来越高。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我国商业银行,很早就开始海外并购,并将其作为国际扩张的重要手段,以及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成为国际化的大型商业银行。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外并购作为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目标、不断扩张全球业务范围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占领国际市场、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本文将选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对其国际化的贡献,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成果将具有前瞻性的引导价值。
  首先,本文将根据商业银行国际化内容及动因理论,以及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动因及绩效理论,结合三家银行关于国际化及海外并购年报中的相关内容,分别分析三家银行海外并购的国际化动因。
  其次,为了对海外并购对三家银行国际化的贡献作出初步评价,本文分别对三家银行自上市以来的历年数据进行历史对比分析,从市净率、财务指标、国际区域结构以及海外机构员工数量四方面分析了三家银行各起海外并购交易前后数据指标的变化,并运用商业银行国际化指数IBT衡量三家银行实施海外并购前后的国际化程度。IBT指数又由四部分构成,包括海外机构资产/集团总资产、海外机构税前利润/集团税前利润、海外机构数量/集团机构总数、以及海外机构员工数量/集团员工总数。通过各项指标及IBT分析,得出海外并购对三家银行国际化贡献的初步评价。分析表明,在市净率方面,海外并购使得资本市场对三家银行未来的发展更加看好,因此在实施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三家银行的市净率均有较好表现。在财务指标方面,不论是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还是风险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海外并购对这些指标的提升均有所贡献。从盈利能力来看,相比上市时,工行的资产总额提升了162.08%,净利润提升了467.10%;中行的资产总额提升了186.40%,净利润提升了322.99%;建行的资产总额提升了207.32%,净利润提升了392.77%。其中还重点考察了三家银行被并购公司对集团整体资产总额及税前利润的贡献度,结果发现,被并购公司对于三家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以及资产规模的扩大均具有较大贡献,尤其是三家银行在香港建立的经营实体工银亚洲、中银香港以及建行亚洲的贡献最大。同时通过海外并购,三家银行均有了更好的成长性、更低的风险水平以及更高的风险抵御能力。在国际区域结构方面,截至2014年末,工行拥有338家海外机构,覆盖41个国家及地区,相比2006年刚上市时的98家海外机构以及11个国家及地区,有了明显增加;中行拥有628家海外机构,也覆盖了41个国家及地区;建行拥有114家海外机构,覆盖20个国家及地区,相比刚上市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由此可见,海外并购使得三家银行的国际扩张日益加快。在海外机构员工数量方面,工行和建行的海外机构员工数量随着海外并购的进行逐年稳步增加;中行的海外机构员工数量则有所波动。最终通过计算IBT指数可以发现,通过海外并购,相比上市时工行国际化程度提升2.18%,建行提升1.36%。中行则始终在15%左右的高水平波动。
  接着,本文对海外并购对三家银行国际化贡献作出综合评价,总结出三家银行海外并购的异同点,及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更顺利进行海外并购,实行全球化战略,提升竞争力有所帮助。这也弥补了已有研究成果仅从并购绩效方面考察海外并购对商业银行影响,将海外并购上升到商业银行国际化层面,不局限于对并购行为或交易的简单研究。本文采用横向对比分析法,从市净率、财务指标、国际区域结构、海外机构员工数量以及IBT指数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市净率来看,工行和建行市净率水平高于中行;从财务指标来看,工行整体提升高于建行和中行;从国际区域结构来看,工行扩张效果最明显,2014年已和中行覆盖的国家及地区数相同;从海外机构员工数量来看,工行和建行员工数明显增加,中行则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从国际化程度来看,工行国际化程度提升最快,建行有所提升,中行则始终在高水平波动。由此可见,海外并购对三家银行国际化的贡献值得肯定,但是贡献却存在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受到海外并购交易的频率及金额、国际化基础与实力、被并购对象的类型、海外并购区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存在差异的同时也有诸多相同点,如:海外并购开始时间均较早,被并购对象多为银行业,均以港澳地区作为海外并购起点等。
  对三家银行海外并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在成功经验方面,通过对控股权的收购,可以间接覆盖诸多国家地区,使得国际区域结构得到最快程度的扩大,同时也能获得集团整体资产总额及税前利润的大幅上升,如:工行对南非标准银行20%控股股权的收购;通过对港澳地区公司的收购整合,能建立集团最大的海外经营实体,如:工行收购后整合成的工银亚洲、中行整合成的中银香港,以及建行整合成的建行亚洲;通过跨界并购能够提升集团整体的多元化程度及盈利能力,如:中行对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的收购;通过同行业的收购,能最大程度的获得协同效应,如:建行对美国国际信贷(香港)有限公司的收购,使得建行获得了一个完整优质的信用卡业务平台。在失败教训方面,工行和中行均有收购失败的案例,归纳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到东道国法律法规的约束与限制,使得收购被迫中止,如:工行对台湾永丰银行20%股权的收购,中行对法国希洛尔银行的收购;二是收购目标不明确,导致收购后的业务重叠,降低了运营效率,影响了集团的整体发展,如:中行对南洋商业银行的挂牌转让。
  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进行海外并购的过程中,需要以自身整体发展战略为基础,进一步考虑被并购公司是否能够为银行整体发展起到切实作用,收购后是否会造成资源浪费,被收购公司是否会受到政策限制而阻碍发展,被收购公司是否能带来资源优势,是否有助于银行多元化发展。不能为了提高国际化程度而盲目进行海外并购。因此制定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重视对国际区域的选择、深入了解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建立国际化发展团队、不断加强自身发展,对于商业银行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国际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