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金融业反洗钱内部审计研究——基于A公司的案例分析
【6h】

互联网金融业反洗钱内部审计研究——基于A公司的案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1.2.1研究现状

1.2.2存在不足

1.3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框架

1.4本文创新及不足

1.4.1本文创新

1.4.2本文不足

2.1 文献回顾

2.1.1洗钱带来的金融风险

2.1.2反洗钱审计的重要性

2.1.3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审计

2.2文献评述

2.3理论基础

2.3.1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成本收益理论

2.3.3受托责任理论

3 互联网金融业洗钱与反洗钱

3.1互联网金融业

3.1.1互联网金融业特征

3.1.2互联网金融业洗钱平台

3.2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洗钱与反洗钱现状分析

3.2.1 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洗钱现状

3.2.2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反洗钱现状

3.3互联网金融业洗钱风险

3.4互联网金融业反洗钱难点

3.4.1 缺乏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

3.4.2难以进行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

3.4.3客户交易记录保存易丢失

3.4.4可疑资金追踪监测存在难度

4 A公司反洗钱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4.1.1 A公司基本情况

4.1.2 A公司业务模式

4.2 A公司反洗钱现状

4.3 A公司内审部门执行反洗钱审计原因

4.4 A公司内审部门执行反洗钱审计路径

4.4.1计划阶段

4.4.2实施阶段

4.4.3完成阶段

4.4.4审计特点述评

4.5 A公司反洗钱审计存在问题

4.5.1 A公司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4.5.2 A公司反洗钱内部审计机构建设不足

4.5.3 A公司反洗钱内部审计人员控制薄弱

5 完善互联网金融业反洗钱内部审计建议

5.1 完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5.1.1重点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客户身份识别

5.1.2设计不同程序应对各个洗钱风险等级

5.1.3 关注可疑交易事后监测及调查

5.1.4强化资料保存及保密管理

5.2建设合理的反洗钱内部审计机构

5.2.1 互联网金融业反洗钱审计机构建设

5.2.2互联网金融业反洗钱审计人员岗位设置

5.3 加强反洗钱意识,培养反洗钱审计人才

5.3.1加强反洗钱知识宣传

5.3.2注重反洗钱审计专职人才培养

6.1 案例结论

6.2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我国反洗钱工作有专门的立法制度。然而,随着传统金融行业逐渐与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发展,洗钱的渗透领域也正逐步扩大到互联网金融机构。正式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隐蔽性、高科技化、虚拟化、复杂性等特征,为不法分子的洗钱犯罪活动提供了平台。
  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A公司,作为新兴的金融产业的一个案例,在现有洗钱风险的存在的条件下,在我国现阶段反洗钱难点存在的状态下,A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采取的反洗钱措施,并由内部审计现阶段不完善的反洗钱程序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A公司及我国互联网金融整个行业的反洗钱审计提出对策建议。
  国外对洗钱与反洗钱的文献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也逐渐开展对于洗钱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的重点都放在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洗钱领域,很少涉及新兴的产业—互联网金融行业。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蓬勃快速发展,和一些非法融资的大额损失的事件发生,近些年有些文献提及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洗钱问题,但大多都是从注册会计师角度分析,并没有从公司的内部审计视角分析具体存在的风险,和公司反洗钱的应对策略。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一个新兴且特殊的行业,如何更加完善的执行反洗钱内部审计。本文的创新是:(1)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审风险进行了的梳理,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互联网金融企业:采用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A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例来研究反洗钱的内部审计风险,更加有事实依据,更加具体并且针对性更强;(2)本文通过A公司案例分析,为反洗钱审计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更直观和具体的方式帮助包括A公司在内的存在同类洗钱问题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分析审计风险,同时给予反洗钱审计业务流程经验借鉴,针对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反洗钱审计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于其他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经验借鉴,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是发展完善。本文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开展反洗钱内部审计,根据业务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审计流程和控制措施,加强洗钱强风险管理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对更好的保持公司的持续经营和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