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农村的界定与评价指标研究——以涿州农村为例
【6h】

生态农村的界定与评价指标研究——以涿州农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研究目标

1.2.2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第二章生态农村的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

2.1生态农村的界定

2.1.1生态农村的概念

2.1.2生态农村与生态农业的区别与联系

2.1.3界定生态农村的定性标准

2.2生态农村的内涵、特征、功能

2.2.1生态农村的内涵

2.2.2生态农村的特征

2.2.3生态农村的功能

2.3生态农村的相关理论

2.3.1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生态经济学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

2.3.3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4生态农村的实践进展

第三章生态农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研究

3.1生态农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1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目的及功能

3.1.2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1.3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2生态农村评价方法

3.2.1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3.2.2主成分分析法

3.2.3评价标准的确定

3.2.4综合评价方法

第四章涿州生态农村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4.1涿州农村概况

4.1.1涿州的自然条件

4.1.2社会经济条件

4.2涿州生态农村发展水平评价

4.2.1涿州生态农村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

4.2.2涿州生态农村社会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

4.2.3涿州生态农村资源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

4.2.4涿州生态农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3涿州生态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第五章结论

5.1研究成果

5.2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作者和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生态产业建设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而生态农业又是整个生态产业的基础,所以生态农村作为生态农业的实践载体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还缺少一套切实可行的、与我国目前统计指标吻合的生态农村评价指标体系,造成了很多农村空有“生态农村”口号,没有实际内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农村的发展。 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对生态农村与生态农业差别的分析,得出了界定生态农村的定性标准,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生态农村,建立了生态农村的基本理论框架,得出了生态农村是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结论。然后在分析国内外农村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村综合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的我国生态农村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29项具体评价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选取涿州农村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涿州农村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基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涿州生态农村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涿州生态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理论和实例论证,生态农村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使我国的生态农村建设可衡量、可操作,对我国农村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