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马来酸酐-双环戊二烯共聚物微球
【6h】

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马来酸酐-双环戊二烯共聚物微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双环戊二烯、环戊二烯及其聚合物

1.1.1 双环戊二烯和环戊二烯的性质

1.1.2 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及其聚合物的应用

1.1.3 双环戊二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

1.2 聚合物微球

1.2.1 聚合物微球的一般制备方法

1.2.2 聚合物微球的特殊制备方法

1.2.3 自稳定沉淀聚合法

1.2.4 聚合物微球的应用

1.3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

2.1.1 单体

2.1.2 引发剂

2.1.3 其他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双环戊二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2.3.1 单一溶剂体系

2.3.2 混合溶剂体系

2.3.3 不同单体配比的反应体系

2.3.4 不同反应温度的动力学实验

2.3.5 不同引发剂用量的动力学试验

2.3.6 不同单体浓度的动力学实验

2.4 环戊二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2.4.1 不同溶剂的体系

2.4.2 其他工艺条件

2.5 产物的表征

2.5.1 聚合物微球的形貌

2.5.2 共聚物的转化率

2.5.3 聚合物分子量

2.5.4 聚合物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

2.5.5 聚合物的化学组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双环戊二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体系

3.1.1 影响双环戊二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制备体系的因素

3.1.2 化学组成

3.1.3 成球机理

3.1.4 小结

3.2 环戊二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体系

3.2.1 影响环戊二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形貌的因素

3.2.2 化学组成

3.2.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会决议书

展开▼

摘要

自稳定沉淀聚合是最近几年发现的制备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方法,与传统的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和种子聚合等方法相比较,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因此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马来酸酐和双环戊二烯共聚的研究报道很少,而且一般采用溶液聚合;对马来酸酐和环戊二烯共聚的研究报道更少。本课题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了马来酸酐-双环戊二烯共聚物微球,以及马来酸酐-环戊二烯共聚物微球,既研究了自稳定沉淀聚合的机理,又探讨了马来酸酐和双环戊二烯的共聚方式和共聚物结构。
   以马来酸酐(MAH)和双环戊二烯(DCPD)为共聚单体,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合成了马来酸酐-双环戊二烯共聚物微球。探索了反应介质、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单体浓度对制得的共聚物的转化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共聚物微球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可实现粒径可控。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马来酸酐-双环戊二烯共聚物微球的形成过程,一定程度的总结了其成球机理。另外通过红外谱图、核磁谱图和滴定实验等手段分析了马来酸酐和双环戊二烯的共聚方式,讨论了马来酸酐-双环戊二烯共聚物的结构,可以断定马来酸酐和双环戊二烯在此体系中生成的是严格的线型交替共聚物。
   将双环戊二烯裂解后制得环戊二烯,再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将之与马来酸酐共聚制得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反应介质、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单体浓度对合成的马来酸酐-环戊二烯共聚物的转化率、共聚物微球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总结出制备表面光滑洁净、粒径均一、单分散的马来酸酐-环戊二烯共聚物微球的最佳反应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