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制度探析
【6h】

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制度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内容

1.2.3 研究的创新点

1.3 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特征

1.3.1 城市化释义

1.3.2 我国城市化的特征

1.3.3 失地农民的简单释义

第二章 农民失地现状、原因与对策探析

2.1 城市化、土地需求和失地农民的关系

2.1.1 城市发展与土地的供求分析

2.1.2 城市化进程使农民失去土地

2.2 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及其实践困境

2.2.1 征地安置补偿方式

2.2.2 土地的征收与占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 农民失地的原因分析

2.3.1 利益动因

2.3.2 制度因素

2.4 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的制度探索

2.4.1 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与外延

2.4.2 拓宽征地补偿安置方式

2.4.3 完善征地的争议仲裁解决机制

2.4.4 构建农民土地发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

第三章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3.1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

3.1.1 保障水平低

3.1.2 失地农民参与城镇社保制度处于探索阶段

3.2 社会保障制度与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分析

3.2.1 征地补偿的统一性与农民需求的差异性的矛盾

3.2.2 失地待业人员缴纳城镇社保的难持续性

3.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探讨

3.3.1 加大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投入

3.3.2 土地换保障的提出

3.3.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构建和管理措施

3.3.4 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城乡衔接转换机制

第四章 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

4.1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情况不稳定

4.1.1 土地对农民的失业保险功能

4.1.2 被征地农民失业比例高,‘隐性失业’状况严重

4.1.3 失地农民发生分化

4.2 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4.2.1 农民失去土地前的就业具有不稳定性

4.2.2 社会生产技能受社会角色转换的影响

4.2.3 农民失地后政府引导转型的机制缺失

4.3 促进农民就业的制度探讨

4.3.1 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就业消化能力

4.3.2 建立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机制

4.3.3 扩宽就业渠道.构建就业服务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和作者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展开▼

摘要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向前发展,产生了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巨大需求。随着农村土地的被征收,也由此产生了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失地农民的被动产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下,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依然承担着基本物质资料生产和生活保障功能。同时,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现阶段,土地同时还承载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民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作用和意义。失去土地,对于传统的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劳动收入的我国农民来说,即意味着失去生活物质的重要来源和生产发展的基础资料。
   本文立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和背景之下,以农村集体土地征地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为研究切入点。着力分析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背景下,造成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权益流失的原因。提出当前我国征地制度中存在的法理实践问题,“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征地补偿问题等。最后,在研究和分析我国各地的征地实践和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地制度,发展农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保证失地农民就业和发展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