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含油污水处理用立式多级气旋浮装置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6h】

含油污水处理用立式多级气旋浮装置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紧凑型气浮旋流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2.2 国内紧凑型气浮旋流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含油污水处理用气浮旋流装置主体结构设计

2.1 微细气泡发生装置设计

2.2 气浮旋流主体罐体结构方案设计

2.2.1 不同结构方案结构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2.2.2 五种可行结构方案优缺点对比

2.3 主体设备的结构设计

2.3.1 主体设备外形结构尺寸计算

2.3.2 工艺尺寸计算结果汇总及原始尺寸图

2.4 罐体壁厚及强度校核计算

2.4.1 罐体设计及强度校核计算

2.4.2 封头设计及强度校核计算

第三章 气浮旋流装置主体罐体数值模拟及实体设计

3.1 单级实验样机的数值模拟

3.1.1 网格划分及参数设定

3.1.2 网格独立性验证

3.1.3 不同结构参数的模拟实验

3.1.4 单级模型结构优化

3.2 内部两级串联协同运行实验样机的数值模拟

3.2.1 内部两级串联模型的绘制

3.2.2 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模拟实验

3.3 实验样机实体设计

3.3.1 实验样机主体罐体结构示意图

3.3.2 实验样机工艺流程图及三维造型图

第四章 微细气泡性能室内评价实验

4.1 注气式溶气水生成系统原理介绍

4.2 微细气泡质量评价方法

4.2.1 气泡稳定时间法

4.2.2 美国Microtrac S3500型激光粒度仪在线测量法

4.3 注气式溶气水生成系统室内实验

4.3.1 正交实验

4.3.2 单因素实验

4.3.3 稳定运行实验

4.4 实验小结

第五章 立式多级气旋浮装置室内实验研究

5.1 室内实验平台搭建

5.1.1 室内含油污水配制

5.1.2 所用测试仪器及操作方法

5.2 单级独立运行变流量实验研究

5.2.1 变流量下处理性能的正交实验

5.2.2 单一参数对处理性能的影响实验

5.2.3 设备单级稳定运行实验研究

5.3 两级串联协同运行实验研究

5.4 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5.5 室内实验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高含水油田、深水油田开发以及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迫切需要研制紧凑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技术设备。论文在探究国内外不同厂家的气浮旋流一体化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已有理论体系,首次在国内推出了内部两级串联协同运行的立式气旋浮装置实验样机。前期提出五种可行结构方案并进行一一对比论证,挑选出理论上最优的设计方案进行结构设计。在现有理论体系下,依靠处理量、停留时间、旋流强度等主要设计参数控制设备初始结构尺寸。后期利用GAMBIT软件进行建模,并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内部核心构件的尺寸进行改进与优化。
  实验阶段由两部分构成:微细气泡性能评估实验及气浮旋流设备除油实验。微细气泡性能评估实验利用宁波公司所提供的气泡发生器进行室内实验研究,摸索流量、注气比、注气压差三个参数对微细气泡粒径影响的规律,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一定的参考。实验结果表明:较小的微孔孔径、较大的流量、适当的注气比与注气压差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微细气泡。气浮旋流设备除油实验分单级与内部两级串联实验两部分进行,借助设备单级运行的正交实验、变流量实验摸索出大致的最优参数;基于设备单级运行的最优参数进行内部两级串联设备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添加破乳剂的情况下,设备单级稳定运行时除油效率约为30%左右,两级稳定运行时除油效率约为35%左右;加入破乳剂后,设备两级串联稳定运行时除油效率约为45%左右。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内部两级串联气浮旋流一体化设备的可行性,为下一阶段即将进行的改进优化及工业放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