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阶段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路径探析
【6h】

现阶段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路径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历史研究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4.1 选题创新

1.4.2 内容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化与城镇化

2.1.2 新型城镇化

2.1.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2 马克思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2.2.1 马克思的经典论述

2.2.2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农业转移人口

2.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1 提出及在中国的发展

2.3.2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2.3.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三章 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3.1 美国、英国和巴西城市化的历史发展和经验教训

3.1.1 英国城市化的发展与不足

3.1.2 美国城市化的发展与特征

3.1.3 巴西过度城市化的演变与不足

3.2 我国城镇化的提出与发展

3.2.1 小城镇的出现

3.2.2 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3.2.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关键

3.3 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启示

第四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4.1 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不足

4.1.1 综合承载力较低

4.1.2 缺乏产业支撑

4.2 建制镇和小城市户籍全面放开后的新问题

4.2.1 有些农业转移人口不愿放弃农业户籍

4.2.2 户籍仍然附带相关福利

4.3 中小企业发展存在问题

4.3.1 “非国民待遇”仍不可忽视

4.3.2 经营管理相对落后

4.4 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的不足

4.4.1 专业技能相对欠缺

4.4.2 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第五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路径

5.1 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5.1.1 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力

5.1.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2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2.1 完善城市和城镇配套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

5.2.2 逐步剥离户籍所附带的社会福利

5.3 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

5.3.1 消除“非国民待遇”

5.3.2 增强核心竞争力

5.4 农业转移人口的有序全面发展

5.4.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5.4.2 转变思想观念融入城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及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实现人的现代化,现阶段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有助于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户籍制度的加快发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序实现,达到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常住人口的目的。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让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入城市,在城镇和城市中安定下来,并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应该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关注经济发展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真正考虑到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切身利益,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序稳定实现,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因此,如何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有序市民化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以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研究主线,在区分城市化和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旨在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弄清现阶段城镇化对农业转移人口本身的相关要求。同时,对比分析国外城镇化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及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启示。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重点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建制镇和小城市全面放开户籍之后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并给出一定合理性建议。运用马克思关于相对过剩人口的理论,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出现的必然性,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角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路径,更多地关注农业转移人口的生存安居和精神需求、真实情感和思维方式,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角度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途径。政府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注重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奠定基础;新的户籍改革之后,政府应更多关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切身权益;在此基础上,逐步剥离户籍所附带的相关福利政策;同时,政府应重视并消除中小企业的“非国民待遇”;中小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吸纳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也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转变思想观念以真正融入城镇生活。通过多方努力,最终达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