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特种异戊二烯基弹性体的设计与制备
【6h】

特种异戊二烯基弹性体的设计与制备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异戊二烯基弹性体

1.2配位聚合法制备异戊二烯基弹性体

1.2.1 Zigler-Natta催化剂体系

1.2.2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体系

1.2.3其它催化体系

1.3阴离子聚合法制备异戊二烯基弹性体

1.4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异戊二烯基弹性体

1.5.1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1.5.2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

1.6橡胶增塑研究

1.6.1增塑机理

1.6.2传统油类增塑剂

1.6.3液体橡胶增塑剂

1.7冬季轮胎技术

1.8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8.1耐低温异戊二烯基弹性体的设计与制备

1.8.2增塑剂用液体聚异戊二烯弹性体的设计与制备

2.1前言

2.2实验原料

2.3实验设备

2.4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合成耐低温聚异戊二烯弹性体

2.4.1原料的精制

2.4.2 IP的自由基乳液聚合

2.4.3乳聚异戊二烯弹性体(RPI)混炼胶样品制备

2.5阴离子溶液聚合法制备耐低温聚异戊二烯弹性体(SPIP)以及耐低温丁戊共聚弹性体(SPIBP)

2.5.1原料的精制

2.5.2 SPIP和SPIBP的合成

2.5.3 SPIP和SPIBP的混炼胶的制备

2.6表征与测试方法

2.6.1核磁氢谱(1H-NMR)

2.6.2红外光谱(FTIR)

2.6.3凝胶渗透色谱(GPC)

2.6.4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

2.6.5低温结晶性能测试

2.6.6硫化特性测试

2.6.7力学性能测试

2.6.8动态机械热分析测试(DMTA)

2.7结果与讨论

2.7.1乳聚异戊二烯弹性体(RPI)的1H-NMR谱图

2.7.2乳聚异戊二烯弹性体(RPI)与天然橡胶(NR)的FTIR谱图

2.7.3转化率对RPI结构的影响

2.7.4加料方式对RPI分子量和多分散性的影响

2.7.5不同转化率RPI的DSC测试结果

2.7.6 RPI与NR低温结晶性能对比

2.7.7 RPI、NR、SBR、BR混炼胶的硫化特性

2.7.8 RPI、NR、SBR、BR硫化胶的力学性能

2.7.9阴离子溶液聚合法得到的聚异戊二烯弹性体(SPIP)的1H-NMR谱图

2.7.10阴离子溶液聚合法得到的丁戊共聚弹性体(SPIBP)的1H-NMR谱图

2.7.11 SPIP和SPIBP的分子量和多分散性

2.7.12 SPIP和SPIBP的DSC曲线

2.7.13 SPIP和SPIBP与BR低温结晶性能对比

2.7.14 SPIP和SPIBP与NR的低温结晶性能对比

2.7.15 SPIP和SPIBP与高顺式聚异戊二烯橡胶低温结晶性能对比

2.7.16 SPIP和SPIBP的硫化特性

2.7.17 SPIP和SPIBP的力学性能

2.7.18 SPIP和SPIBP的DMTA曲线

2.8本章小结

第三章增塑剂用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的设计与制备

3.1前言

3.2实验原料

3.3实验设备

3.4 RAFT聚合制备LIR

3.4.1原料的精制

3.4.2链转移剂S,S’-二(α,α’-二甲基-α”-醋酸)-三硫代碳酸酯(BDAAT)的合成

3.4.3 RAFT聚合制备LIR

3.4.4 LIR增塑研究

3.5表征与测试方法

3.5.1核磁氢谱(1H-NMR)

3.5.2红外光谱(FTIR)

3.5.3凝胶渗透色谱(OPC)

3.5.4硫化性能测试

3.5.5力学性能测试

3.5.6热失重分析(TGA)

3.5.7门尼粘度测试

3.5.8流变性能测试

3.5.9耐抽出性能测试

3.5.10橡胶加工分析仪测试(RPA)

3.6结果与讨论

3.6.1自制链转移剂BDAAT的1H-NMR

3.6.2自制链转移剂BDAAT的FTIR谱图

3.6.3以BDAAT为链转移剂的IP的RAFT聚合情况

3.6.4以BDAAT为链转移剂的LIR产物的1H-NMR

3.6.5以BDAAT为链转移剂的LIR产物的FTIR谱图

3.6.6以DDMAT为链转移剂的IP的RAFT聚合情况

3.6.7以DDMAT为链转移剂的RAFT聚合的拟一级动力学曲线

3.6.8 LIR的数均分子量对转化率曲线

3.6.9以DDMAT为链转移剂的RAFT聚合产物的1H-NMR

3.6.10以DDMAT为链转移剂的RAFT聚合产物的FTIR谱图

3.6.11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对比

3.6.12 LIR和芳烃油对SBR1502/BR9000混炼胶门尼粘度的影响

3.6.14 SBR1502/BR9000混炼胶的G’-ε关系曲线

3.6.16 LIR和芳烃油对SBR1502/BR9000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6.1 7 SBR1502/BR9000硫化胶的TGA曲线

3.6.18芳烃油和自制LIR的耐抽出性

3.6.19芳烃油和自制LIR的耐迁移性

3.6.21 SSBR2466/CB24混炼胶的G’-ε关系曲线

3.6.22不同增塑剂对SSBR2466/CB24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3.6.23不同增塑剂对SSBR2466/CB24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6.24 SSBR2466/CB24硫化胶的TGA曲线

3.6.25 TDAE、芳烃油、LIR的耐抽出性

3.6.26 SSBR2466/CB24硫化胶的tanδ-ε关系曲线

3.7本章小结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辛明泽;

  •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 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润国;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烯基; 弹性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