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研究
【6h】

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意义

1.2研究现状

1.3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第二章交通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

2.1道路的破坏

2.1.1交通相关建(构)筑物震害预测方法

2.1.2公路路基路面震害预测方法

2.2公路桥梁震害预测方法

2.2.1震害等级划分标准

2.2.2群体桥梁震害预测方法

2.2.3重要桥梁震害预测方法

2.2.4大跨度桥梁抗震能力评价

2.3交通系统网络通行概率预测方法

2.3.1路段单元的通行概率

2.3.2路边建筑物倒塌的影响

2.3.4算例分析-某市姚港路通行概率分析

2.4交通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

2.4.1解析法简述

2.4.2交通系统单元重要度

2.4.3整个交通网络抗震连通可靠性

2.4.4算例分析-某市部分路网分析

2.5震后消防交通可靠性

2.5.1规划小区的消防交通有效时间

2.5.2影响震后交通功能的因素

2.5.3消防交通系统单元的通行概率

2.5.4抗震消防交通可靠度评估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交通量的预测

3.1交通量预测方法的发展过程

3.1.1国外交通量预测方法

3.1.2国内交通量预测方法

3.2灾后交通量的预测

3.2.1震后交通的发生和吸引

3.2.2交通量分布的预测

3.2.3交通方式分担

3.2.4交通量分配的非平衡模型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某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4.1对某市交通网络现状进行分析。

4.2主要桥梁概况

4.3交通系统内建筑物

4.4.交通系统震害预测结果

4.5抗震薄弱环节分析及减灾对策

4.5.1道路系统薄弱环节分析

4.5.2某市消防救援主干网

4.5.3震后交通系统恢复阶段减灾对策

4.5.3某市交通系统抗震性能评价

4.6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大量交通基础设施进入规划建设期。我国目前还缺乏城市交通系统综合防灾规划,地震往往造成交通系统功能严重损害,交通系统难以承担震后应急救援的任务。因此,开展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研究,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效率,对于提升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在梳理我国历史震害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建筑、人口、交通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地震易损性,为城市抗震性能评价和地震应急管理提供了依据。在借鉴国外防灾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抗震防救灾规划的现状及其缺陷。 交通系统防灾规划的难点是震后交通需求的预测。论文在对照常规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震后交通需求不确定的特点,运用生命线工程、防震减灾工程等学科成果,结合访谈和防救灾资料的整理,得出基于地震消防、地震医疗、生命线工程抢修和物资供应等几类最基本最紧迫防救灾活动的交通需求,为我国城市震时交通需求预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行方法。 对城市交通系统网络进行量化分析。对交通系统网络灾前可靠性分析,对城市的交通规划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在对交通系统网络灾后可靠性分析后,对灾后城市的交通系统提供较优的抗震救援交通网络,同时给震后交通系统管制提供科学依据。 在借鉴网络可靠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震后应急交通需求特点,建立消防交通等模型,并考虑路段的重要度重点对消防交通可靠度进行评估。 在理论探讨和方法构建的基础上,论文将路网抗震性能评价方法应用于某市路网分析。按照震后路段基本完好、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三种情况,对某市的整个交通系统的抗震可靠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某市交通系统防灾对策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