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6h】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及创新点

1.3.1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本文的研究框架

1.3.3本文创新之处

1.3.4论文研究方法

第2章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概述

2.1.信用评级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

2.1.1信用评级产生的社会背景

2.1.2信用评级产生的理论基础

2.2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内涵及构成

2.2.1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内涵界定

2.2.2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构成要素

2.3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特点

2.4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

2.5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重要作用

2.5.1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是信贷政策制定的依据

2.5.2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是确定授信额度的基础

2.5.3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是计提坏账准备金的基础

2.6本章小结

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国内外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3.2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评级指标构成的不足

3.2.2选取指标和确定权重的方法存在缺陷

3.2.3其他方面的不足

3.3我国现行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不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3.4本章小结

第4章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

4.1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涵义

4.2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1针对性原则

4.2.2客观性原则

4.2.3综合性原则

4.2.4实用性原则

4.2.5科学性原则

4.2.6适用性原则

4.3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

4.3.1财务类评级指标的选取

4.3.2对企业现金流及发展的动态预测

4.4对优化后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评价

4.4.1指标设置突出了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

4.4.2评级指标的选取更好的揭示行业风险

4.4.3评级指标的权重确定更灵活

4.4.4评级得分体现了企业能力的差别

4.4.5信用评级内容得到丰富

4.5本章小结

第5章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优化指标体系的实例验证

5.1工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在河北省分行的应用实例

5.1.1唐山冀东水泥有限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5.1.2工行河北省分行对冀东水泥有限公司的内部信用评级

5.1.3案例分析

5.2对优化后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实例验证

5.2.1对唐山冀东水泥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定量评级

5.2.2对唐山冀东水泥有限公司的现金流和发展潜力预测

5.2.3对案例重新评级的结果分析

5.3优化前后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5.3.1指标功能实现比较

5.3.2评级办法运用对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比较

5.4本章小结

结论

1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2研究的不足之处

3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用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尽管随着现代银行信用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多元化,但信用风险仍然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就是针对信用风险而产生的,是控制、识别和防范信用风险的根本途径。与国际大银行先进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仍处于比较低级的分析模板和打分法阶段,居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地位的评级指标体系无论从指标设置、评级方法还是评级结果检验上都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不足导致了我国银行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政策的失效,造成了信用风险在我国银行业的大量聚集,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所以,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有效识别、防范、规避和分散信用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基本理论,针对我国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存在的评级指标与权重的确定不科学、评级内容忽视行业因素动态信用风险等问题,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现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以行业为基础,增设了评级指标,灵活确定指标权重,避免了反映风险信息的冗余与遗漏;引入行业排名系数以及动态信用风险,丰富了信用评级内容。通过实例验证,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对于信用风险的识别、控制与防范是非常有效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