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滇南苦笋抗HIV整合酶作用及有效部位的分离
【6h】

中药滇南苦笋抗HIV整合酶作用及有效部位的分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HIV病毒形态结构和生活周期

1.1.2 HIV整合酶

1.2 已有抗HIV整合酶药物研究进展

1.2.1 抑制整合酶多聚化

1.2.2 干扰催化中心

1.2.3 干扰整合酶.DNA结合

1.2.4 干扰3'-加工和链转移过程

1.2.5 天然来源的整合酶抑制剂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研究方案

第2章 中药滇南苦笋抗HIV整合酶有效部位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株

2.1.2 病毒株及蛋白

2.1.3 药物

2.1.4 仪器

2.1.5 其他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中药滇南苦笋粗提物体外药效学检测

2.2.2 中药滇南苦笋有效部位研究

2.3 实验结果

2.3.1 中药滇南苦笋粗提物研究

2.3.2 中药滇南苦笋有效部位研究

2.4 本章小结

2.4.1 中药滇南苦笋与IN蛋白结合实验

2.4.2 多种实验技术指导实验的开展

2.4.3 MAGI法

第3章 HIV-1整合酶蛋白的表达、纯化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菌菌株与质粒载体

3.1.2 工具酶与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所需溶液

3.2 实验方法

3.2.1 HIV整合酶表达质粒鉴定

3.2.2 HIV整合酶蛋白纯化

3.2.3 整合酶蛋白鉴定

3.3 实验结果

3.3.1 IN质粒双酶切鉴定

3.3.2 IN蛋白纯化

3.3.2 IN蛋白鉴定

3.4 本章小结

3.4.1 IN质粒F185H/C280SIN1-288

3.4.2 IN蛋白纯化

3.4.3 IN蛋白鉴定

第4章 HIV重组假病毒的制备

4.1 实验材料

4.1.1 细菌菌株与质粒载体

4.1.2 细胞株与培养基

4.1.3 工具酶与试剂

4.1.4 主要仪器

4.1.5 所需溶液

4.2 实验方法

4.2.1 HIV重组假病毒质粒鉴定及提取

4.2.2 HIV-1重组假病毒制备

4.2.3 重组病毒滴度测定

4.3 实验结果

4.3.1 质粒浓度测定

4.3.2 病毒滴度测定

4.4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HIV是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致病因子,自1981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病例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随着针对HIV-1逆转录酶和蛋白酶HAART疗法的长期应用,不断出现了药物副作用大、病毒易突变等问题,科研人员逐渐将研究方向转向寻找作用于HIV新靶点的药物。
   整合酶是HIV复制的必需酶,它催化病毒DNA与宿主染色体DNA的整合。人类细胞内无整合酶功能类似物,因此整合酶抑制剂一直都是抗HIV-1药物研究的热点。目前抗HIV药物中,整合酶抑制剂仅有一种,因此针对整合酶的抑制剂研究工作具有实际研究的意义。
   天然药物常含有与现有药物迥然不同的结构式,一直都是国际上抗HIV药物开发的热点,而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宝库成为我国新药研发的优势。
   本研究首先在制备高纯度HIV-1整合酶蛋白的基础上,利用Biacore技术对天然药物库资源进行高通量筛选,筛选到以整合酶为靶点的天然药物滇南苦笋60%乙醇提取物;同时运用HIV-1假病毒模型对滇南苦笋60%乙醇提取物进行药效学活性验证,证实该提取物能抑制HIV-1病毒。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药物柱分离方法,针对整合酶分离有效部位,分离得到DNKS-2与DNKS-4。MAGI实验结果表明,DNKS-2原液稀释16倍后,病毒的抑制率为76.54%:而DNKS-4原液稀释256倍后,病毒抑制率仍能达到约90%。证实DNKS-2与DNKS-45对HIV-1病毒有抑制作用,并且主要是DNKS-4存在抗HIV-1的有效成分。我们进一步对DNKS-2和DNKS-4进行分析,证明其有效部位是蒽醌类成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