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中国意义
【6h】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中国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当今全球化浪潮的理论指南。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印证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使各个民族和国家不得不思索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应对全球化的问题。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亦是如此。历经改革开放40余年的伟大实践,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使中国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或者“中国道路”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热烈讨论。如何在不断理解“中国问题”、回答“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进程中推进中国道路走向世界历史深处、引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当前亟需解答的问题。鉴于此,需要充分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核心思想,并以此审视中国道路选择和指导中国道路建设。  首先,溯其渊源,掌握其形成过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汲取了早期西方思想家、理性主义哲学家以及古典经济学家关于世界历史思想中的积极成分。但最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从“校正颠倒的世界精神”、“变革旧的辩证法”以及“解构欧洲中心论”三个方面,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世界历史思想进行了变革。马克思将世界历史的基础归结为物质生产实践,从而明确了世界历史与世界精神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世界历史理论体系。该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大阶段,其中,初探阶段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揭开了世界历史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形成阶段深入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系统阐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深化阶段将该理论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跨越”论。  其次,从“世界历史”的概念界定、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思想、基本问题、发展道路四个层面来梳理该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从哲学意义上,不是从历史学意义上界定了“世界历史”的概念,即它是“劳动实践史和民族交往史”。在探究理论的形成机制时,通过对生产力、资本本性和资产阶级作用的分析揭示了该理论的核心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而这种转变的实质是社会形态的转变。同时,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立足于主客体对象性关系,正确提出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人与世界整体发展问题。它包括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关系问题和人的发展与解放问题,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晚年通过对各国历史、古代农村公社,特别是俄国农村公社的比较研究,探索到了民族国家走向世界历史的道路,既可遵循自然演进过程,也可实现“跨越”发展。  最后,结合现实情况,探究理论的现实意义。从中国道路选择来看,中国是在探索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逐渐融入世界历史的,依次经历了“被动步入世界历史”、“主动融入世界历史”到“引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三个阶段。中国道路始终紧紧围绕维护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谋篇布局,这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从中国道路建设来看,中国主动利用世界市场和参与全球化,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准确把握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取向,树立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主动融入世界文明,使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积极传播中华文化。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鉴,中国应正确审视自身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辨证看待两种制度;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之中,审慎应对逆全球化思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