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口咽通气道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6h】

口咽通气道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道联合纤支镜经鼻气管插管是否比单纯使用纤支镜能更快更好地暴露声门,从而缩短插管时间,为之后的临床实践及临床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按照前瞻性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1-63),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通过(,注册号:ChiCTR2100050051)。从2021年9月到2021年12月期间,纳入102例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1:1比例,密封信封法),根据插管时是否使用口咽通气道,将纳入患者随机分配到纤支镜组(FOB组)或口咽通气道+纤支镜组(OPA+FOB组)。研究设定主要观察指标是插管时间(T1,T2,TI+T2)(T1:移除面罩到声带可视化;T2:纤支镜进入气道到气管导管连接呼吸回路,设置频率18次,出现3个呼末CO2波形的时间),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参数:SBP,DBP,MAP,HR,RPP,SPO2(以上所有数据监测时间点: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内的每分钟,气管插管尝试次数,气管插管过程中最低动脉氧饱和度,纤支镜喉镜可视化评分,改良经鼻气管插管困难量表(NasalIntubationDifficultyScale,NIDS)评分,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鼻出血,拔管时气管导管带血,拔管后24h声音嘶哑、鼻痛、咽喉痛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其他指标包括患者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等。  结果:在本研究中,一共纳入101名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分别进入FOB组(n=51)和OPA+FOB组(n=50)。与FOB组相比,OPA+FOB组患者的T1与T1+T2时间更短(P<0.001),并且OPA+FOB组的纤支镜喉镜可视化评分明显优于FOB组(P<0.001)。在麻醉诱导后插管前,OPA+FOB组的HR及RPP明显高于FOB组(P=0.030;P=0.001),但均在临床正常值范围之内,且在插管后即刻及之后5min内两组HR及RPP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SBP、DBP、MAP、气管插管尝试次数,气管插管过程中最低动脉氧饱和度,改良经鼻气管插管困难量表(NIDS)评分,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口咽通气道联合纤支镜更有利于对声门的暴露,并且能明显缩短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时间;短时间内使用口咽通气道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波动及增加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