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重度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6h】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重度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KP与BCAPSF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SOVCF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的纳入了2015年12月到2019年12月重医附一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SOVCF的患者总共6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将患者分为PKP组与BCAPSF组。其中PKP组37例,BCAPSF组31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量,观测并记录术前与术后随访期间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高度压缩比、伤椎的局部后凸角(LKA)、伤椎再塌陷及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  结果:本研究中全部的病例随访时间都超过2年。PKP组与BCAPSF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量)明显低于BCAPSF组(p0.05)。PKP组与BCAPSF组术后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PKP组术后3天的VAS、ODI评分低于BCAPSF组(p0.05),但术后1月、3月、6月的VAS、ODI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末次随访时,BCAPSF组的VAS、ODI显著低于PKP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高度压缩比、局部后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BCAPSF组术后3天、1月、3月、6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高度压缩比、局部后凸角均显著优于PKP组(p0.05)。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伤椎的再塌陷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情况,BCAPSF组伤椎再骨折远低于PKP组(p0.05),但BCAPSF组与PKP组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KP与BCAPSF两种术式均可缓解胸腰背部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术后功能。PKP手术创伤小,早期对疼痛和功能的改善更明显,能实现早期下床活动,但远期疗效中患者伤椎高度丢失较多、伤椎再发骨折风险更大;BCAPSF手术创伤较大,但术后远期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更明显、伤椎再塌陷的风险更低,能够更好的纠正脊柱的后凸畸形以及维持脊柱长期的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