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
【6h】

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标

1.3研究价值

1.4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硏究思路、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6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7本章小结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2文献综述

2.3理论基础

2.4文献评述

2.5本章小结

3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特征分析

3.1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3.2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3.3本章小结

4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1影响机制分析与变量选择

4.2中国省域新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4.3中国省域新经济影响因素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4.4本章小结

5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分析

5.1以开放式创新为动力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5.2以环境提升为关键的包容式发展路径

5.3以结构优化为方向的渐进式发展路径

5.4以区域协调为目标的协同式发展路径

5.5本章小结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6.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发展新经济是中国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以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但学术界对新经济内涵、发展水平测度、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等问题依然未达成共识。基于此,本文利用2013-2018年的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新经济概念界定、发展水平测度以及新经济发展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能力、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环境污染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消费拉动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新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及空间异质性,并提出了推动中国省域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研究表明:(1)相对于新产业,新业态占新经济的比重更大,而且发展速度更快,即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存在结构异质性;(2)“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促使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的高值区在研究期内呈现出沿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两条相交轴带分布的“T”型空间分布格局,新经济在四大区域层面也具有梯队发展特征,而且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的空间格局具有差异性,即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而且空间异质性叠加了结构异质性;(3)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均存在空间正相关,其中新业态发展的空间关联性最强,但空间关联性主要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而且中西部省域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为低水平的空间制约,即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关联性,而且空间关联性叠加了结构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4)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科技创新能力、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环境污染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消费拉动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而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具有结构异质性;(5)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科技创新能力、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环境污染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全局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而且各因素对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影响的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和结构异质性;(6)中国应通过以开放式创新为动力的内涵式发展路径、以环境提升为关键的包容式发展路径、以结构优化为方向的渐进式发展路径和以区域协调为目标的协同式发展路径等四条路径推动省域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