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艺术疗法与行为矫正——基于对Y工读学校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小组干预的观察
【6h】

艺术疗法与行为矫正——基于对Y工读学校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小组干预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导论

1.1问题提出

1.2文献综述

1.3实务与研究方法

1.4研究思路与框架

2 艺术疗法小组前期准备工作

2.1躁动的少年

2.2研究样本选取

2.3 “画出我们的快乐”小组成立

3 小组第一阶段 探究

3.1小组第一节 破冰

3.2第一节小组活动分析

3.3小组第二节 游戏

3.4第二节小组活动分析

4 小组第二阶段 治疗

4.1小组第三节 学习

4.2小组第四节 找寻童年与梦想

4.3第四节小组活动分析

4.4突发情况处理

5 小组第三阶段 憧憬

5.1小组第五节 优点大轰炸

5.2第五节小组活动分析

5.3小组第六节 感恩

5.4第六节小组活动分析

6 小组评估

6.1评估方法

6.2小组成员满意度调查

6.3多方评价

6.4回访

7 结论与反思

7.1艺术疗法的作用机制

7.2艺术疗法的适用边界

7.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处于追求“自我同一性危机中”的青少年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动荡期必将面临跟多的诱惑,并且容易陷入自我的迷茫危机,产生逃学、辍学、抽烟、喝酒、泡吧、打架甚至盗窃、吸毒等各种偏差行为。这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是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迫切需要具有普适性、可操性强的矫正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方法。  本文从调研工作出发,前期对行为偏差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与整合,结合南昌市H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多年来的帮教工作经验,整理出了偏差行为的类型与群体的特征。选定南昌市Y工读学校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Y学校做了细致的田野调查后,选定10名具有代表性的组员开展“艺术疗法”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小组分探索、治疗和憧憬三个阶段进行,以艺术疗法理论、萨提亚冰山理论、生命历程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小组过程中以绘画为主、结合音乐、视频、游戏、学习等各种不同的活动与形式,并且借鉴了社会工作实务多年来的理论经验成果。通过三个阶段六节小组活动的开展,基本达到了小组预期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回顾了本研究的前后过程,总结了艺术疗法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边界,认为艺术疗法能够比较准确的追溯个人经历、进而通过隐喻和潜意识的映射来潜移默化的矫正,但在适用性上也有功能、问题、情境三个边界存在。最后以本研究为基础,进行了矫正工作的研究展望,首先社会工作层面应当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理论性与实践性,并继续在实务中找寻适合矫正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理论与方法。其次家庭层面应当加强对家庭的教育,做好家长角色或者创新方式扮演好家长角色,发挥好家庭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国家层面应当完善法律法规,对矫正工作加大支持力度。

著录项

  • 作者

    许恒韬;

  •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学科 社会工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林欢欢;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艺术疗法,小组工作,青少年,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