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抖音使用与乡村居民社会互动——以甘肃青城镇新民村为个案
【6h】

抖音使用与乡村居民社会互动——以甘肃青城镇新民村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研究地点

(二)文献回顾

1. 乡村传播

2.戈夫曼“拟剧论”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

1.研究问题

2.研究方法

3.关键概念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 研究重难点

2.研究创新点

二、抖音舞台与乡村居民自主性使用

(一) 抖音的自主性:成为表演舞台

1.舞台设置管理

2.道具管理

3.剧本管理

(二)用户的自主性:选择性使用

1.选择是否用

2.选择如何用

3.选择什么时候用

三、表演:作为“演员”的乡村居民的互动行为

(一)前台:表演与自我呈现

1.舞台设置——生活化的表演场景

2.剧本——多样化的内容表达

3.角色——以表演者特征为基础的角色活动

4.剧班——以强关系为依托的团体合作

(二)镜头之外的后台

1.抖音后台——美化后的个体形象

2.现实后台——前后台形象的差异化

(三)演员的印象管理

1.美颜——女性印象管理的普遍策略

2.得体——印象管理的基本标准

3.他人的看法——印象管理的出发点

(四)互动方式

1.回复评论——礼貌性的回应

2.选择性互动——互动标准多元

四、观看:作为“观众”的乡村居民的互动行为

(一)观看方式

1.选择是否观看

2.观看对象

(二)观众需求与内容偏好

1.趣缘性需求

2.工具性需求

3.社交性需求

(三)点赞——观众互动的主要形式

1. “红心”成为新的符号表达

2.“点赞量”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资本

3.价值性与关系亲密度成为村民点赞的标准

五、乡村居民社会互动的变化

(一)抖音改变互动场景

1.媒介场景多样化

2.现实场景固定化

(二)抖音更新互动方式

1.抖音重塑个人互动模式

2. 抖音改变家庭互动

3.乡村社区:抖音创造新的意见领袖

(三)抖音增强乡村个体认同

1.演员的自我认同

2.观众的情感认同

3.乡村居民的身份认同

六、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

2.讨论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参考献

二、外文类参考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展开▼

摘要

2016年,短视频行业迅速兴起,改变现有的传播格局。短视频已经成为乡村群体自我表达的新方式,参与到乡村信息传播系统的发展中。作为短视频行业的“领头军”,抖音介入乡村的日常生活的变迁中,进一步影响乡村社会互动形态。本文以甘肃青城古镇村落——新民村为调研地,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去研究抖音短视频在西北乡村的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它如何进入新民村,村民又是如何使用它的?它给新民村传统的互动场景以及个人、家庭、乡村社区的互动方式带来哪些改变?它又是如何参与到新民村的社会互动格局的形塑中?笔者以戈夫曼的“拟剧论”为基础,在新民村展开为期一个半月的实地调研,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交代选题来源、研究意义、研究地点展开说明,综合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最后在前期实地调研与文献整理的基础上交代本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为设置研究问题与行文脉络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是抖音舞台要素分析及新民村抖音使用情况说明。分析抖音的系统设置存在舞台设置管理、道具管理、剧本管理,能够为用户提供互动舞台。新民村村民通过“是否使用”“使用方式”“使用场景”自主使用抖音APP。  第三部分分析了作为“演员”的村民如何在抖音自我呈现与互动。他们通过管理表演内容、个人前台、自我印象以及回应观众互动开展个人互动行为。乡村传统“差序格局”对演员互动行为产生影响,并出现了梅罗维茨提出的“深后台”区域。  第四部分讨论了作为“观众”的村民在选择是否观看、观看对象、观看内容具有能动性,并呈现出“低涉入度”的特点,“点赞”是他们互动的主要方式。  第五部分从乡村居民整体出发探讨社会互动的变化,考察抖音对新民村的互动场景、互动方式、个体认同感的影响。本章内容共分三节,一是互动场景变化,抖音介入新民村后,为村民提供多样化的媒介场景并使现实场景趋于固定。二是互动模式变化,就个人而言,抖音拉近了村民的现实关系、扩大互动范围并构建了趣缘性互动圈;就家庭而言,抖音丰富家庭互动模式与内容,改变家庭互动结构,出现“文化反哺”与“再哺育”现象,就乡村社区而言,抖音建构了新的意见领袖,掌握抖音传播技术、拥有大量粉丝与点赞量成为“意见领袖”的新标准。三是个体认同感变化,演员在分享与互动中形成新的自我认同;观众基于个人需求的观看、关注与对话促进其产生情感认同;乡村居民在抖音平台积极使用并生产关于青城古镇的象征性符号时,增强了作为当地居民的身份认同。  第六部分总结本文所提出的四个研究问题,并以本研究为基础与“拟剧论”及乡村传播相关概念展开对话。结合已有研究,提出短视频与乡村传播相关领域未来可继续深入研究的三个方向,包括抖音使用的“文化再哺育”现象、留守老人与短视频数字鸿沟以及短视频对乡村日常生活的整体影响。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研究不足与局限。

著录项

  • 作者

    贾哲;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新闻传播学;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治中;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短视频,乡村传播,社会互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