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牙槽骨高度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一前磨牙修复后根部应力的分析
【6h】

不同牙槽骨高度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一前磨牙修复后根部应力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利用Micro-CT扫描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样本,获取牙体详细解剖信息,建立三维实体模型,模拟建立牙体缺损,并设计出不同牙槽骨高度下不同方式的修复模型;对各模型进行力学加载三维有限元分析,观察模型根部应力情况,分析对比不同牙槽骨高度下各修复方式有效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1.收集下颌第一前磨牙样本,使用Micro-CT扫描后使用软件观察根管分型,测量各截面根径、根管径、根管壁厚等解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2.利用Micro-CT扫描数据,借助3-matic、Geomagic等软件,参照临床治疗过程及要求,设计符合临床要求不同牙槽骨高度的牙体缺损高嵌体、铸造桩核冠、纤维桩核冠修复模型;  3.按牙槽骨高度分为4组(牙槽骨正常,及分别吸收1mm、2mm、3mm),每组内分高嵌体、铸造桩核冠、纤维桩核冠(3种纤维桩直径)、无桩全冠修复,对各修复模型进行沿牙体长轴和斜向力学加载,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观察根部应力分布,比较不同修复方式下牙根、桩、牙周膜、牙槽骨等部位最大等效应力、最大主应力及牙体最大形变量。  结果:  1.该样本下颌第一前磨牙I类根管率为59.57%,与非I类根管外形数据无统计学差异;非I类根管分叉位置距离根尖6.88±1.65mm;根管近中壁与远中壁相比、颊侧壁与舌侧壁相比,厚度无统计学差异或差异较小;根管近远中壁厚度平均值在距根尖4mm平面时均小于1mm,在6mm平面均大于1mm;根面存在复杂的沟、峡结构,对应根管壁最薄可达0.35mm。  2.建立了模拟临床根管治疗、桩道预备等操作的精细牙体模型,包含不同修复方式、不同牙槽骨等因素,各参数符合临床要求。  3.三维有限元分析显示,斜向加载产生应力峰值高于沿长轴加载;在桩核冠修复组中,随弹性模量增大、根管直径增大,牙根牙本质受力有降低趋势;金属桩组应力一般最小,高嵌体组应力一般介于金属桩组和纤维桩组之间;以上各组应力差值较小,均在牙本质承受范围内;不同修复方式对牙周膜、牙槽骨应力影响不大;随着牙槽骨降低,各应力值呈增加趋势;铸造桩在其尖周围牙本质会产生明显应力集中,会随牙槽骨降低明显增加。  结论:  1.建立了下颌第一前磨牙精细数字化模型,能模拟还原根管内操作等临床因素,各参数符合临床要求。  2.该牙根管分叉多位于根中1/3;根管近远中壁厚度相比、颊舌壁厚度相比并无临床意义,并没有哪个侧壁更厚更相对安全,行根管内操作时要掌握好轴向;没有根尖区具体数据时,根管桩长度建议设置在距根尖4mm以上。  3.临床修复时更应关注侧向力对修复体的影响,正常牙槽骨高度时各修复方式无明显差别,高嵌体更符合微创原则,可优先考虑;纤维桩直径匹配根管直径即可,无需刻意使用大直径根管桩;在牙槽骨吸收2mm及以上时,尽量避免桩核冠修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