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教育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建设研究
【6h】

高校教育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文化遗产

1.2.2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

1.2.3高校记忆

1.2.4教育文化遗产

1.2.5高校教育文化遗产

1.3.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3已有研究的不足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1.4.3创新之处

2高校教育文化遗产演进脉络

2.1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沿革及文化遗产形成简述

2.1.1高校初创阶段

2.1.2高校奠基阶段

2.1.3高校探索阶段

2.1.4高校扩张阶段

2.2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认知与实践演变

2.3本章小结

3高校教育文化遗产理论概述

3.1高校教育文化遗产研究对象

3.1.1可移动教育文化遗产

3.1.2不可移动教育文化遗产

3.1.3无形教育文化遗产

3.2高校教育文化遗产体系分类

3.3高校教育文化遗产的价值及特征

3.3.1 高校教育文化遗产的价值

3.3.2 高校教育文化遗产的特征

3.4高校教育文化遗产的评选原则

3.5本章小结

4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与筛选

4.1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原则

4.2高校教育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机制

4.3 高校教育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实施

4.4 本章小结

5 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规范

5.1文化遗产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5.2高校教育文化遗产数字化设计原则

5.3不同载体类型数字化工作规范

5.4本章小结

6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采集与整理编目

6.1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采集途径

6.1.1挖掘馆藏资源

6.1.2即时拍摄记录

6.1.3口述史料采集

6.1.4广泛征集资源

6.1.5补充收集散失资源

6.2 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整理与编目

6.3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采集实例

6.4 本章小结

7 高校教育文化遗产建设实例——以高校名人档案为例

7.1 高校名人档案制度建设

7.2 高校名人档案建档标准

7.3 高校名人档案资源采集

7.4 高校名人档案资源鉴定

7.5 高校名人档案资源整理

7.6 本章小结

8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

8.1高校教育文化遗产模块设计

8.2相关技术实施方案

8.3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

8.4 本章小结

9高校教育文化遗产保护与应用

9.1健全高校教育文化遗产法律规范

9.2积极引入国外文化遗产登录制度

9.3 引导高校教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9.4 提升高校教育文化遗产宣传水平

9.5本章小结

10结语

10.1论文总结

10.2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传承中积淀的精髓,是高校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高校文化绵延赓续的重要载体,理应成为新时代高校的有力代言人。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生产要素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管理方式与管理效率,以信息化技术作为载体与支撑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不可复制的宝贵信息资源,相比于管理学的其他领域,高校教育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建设问题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崭新课题,其不仅涉及到档案资源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还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教育变革,许多高校在历史发展上大都变迁频繁,面临着校史追溯复杂,早期档案资源散失等尴尬境遇;随着1999年国家政策的实施——高等院校扩招,不少高校相继开拓新校园,亦或是立足老校园就地扩建、改造,不少历史文化悠久、特色鲜明、人文积淀深厚的老校园、老建筑,正逐渐失去其继续传承与发展的土壤,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越来越多地遭遇管理体制缺位、信息化建设缺少等方面的桎梏。  在此背景下,加快高校教育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基于高校档案馆藏、高校文物、历史建筑等信息资源研究之上,适时完善“高校教育文化遗产”概念,并明晰其外延与内涵。首先,追本溯源,依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沿革史,探讨国内外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的认知与实践演进过程,从中找寻与之关联的保护思想与行动之鉴;其次,将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研究对象一分为三:可移动高校教育遗产资源、不可移动高校教育遗产资源、无形高校教育遗产资源,进而分析其所蕴含的价值与特征、体系分类及资源评选原则;再次,论述高校教育遗产资源普查与筛选原则,制定不同载体遗产资源信息化规范,以挖掘资源、即时拍摄、口述访谈、宣传征集、补充采集五条主线为一体开展遗产资源采集工作,对其资源进行编目,以期达到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的系统研究。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笔者以高校名人档案资源建设作为应用案例,针对高校名人档案资源建设的采集、鉴定、整理等全过程模型展开论述,验证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构建的可操作性,并以山东科技大学宋振骐院士档案资源采集实例为现实依据,为高校名人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提供参照作用;进而提出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模型,期望实现实体与信息传承和保护的有机统一;依照高校教育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特性,倡导政府、高校等相关保护主体实施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应用技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