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清鄂东南地区的矿产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1875~1911)
【6h】

晚清鄂东南地区的矿产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1875~1911)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和时空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关于矿产资源的档案资料

(二)矿产开发的综合研究

(三)矿产开发的分区研究

(四)目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鄂东南地区矿产开发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鄂东南政区和自然地理概况

一、鄂东南政区沿革

二、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地质条件和现代矿产资源

一、地质条件与矿产资源的形成

二、现代矿产资源

第三节 晚清以前鄂东南地区矿业开发史略

一、先秦至两宋时期鄂东南矿业的发展

二、元明时期鄂东南矿业的繁荣与曲折

三、清代前期关于“矿禁”政策的论战

第四节 晚清鄂东南矿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一、列强势力入侵背景下的夺回矿权运动的开展

二、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鄂东南地区发展近代煤铁事业独特的有利条件

第二章 晚清鄂东南矿产的分布与厂矿的管理

第一节 鄂东南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一、矿产种类及主要矿点分布

二、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在利用上的优势

第二节 厂矿企业的经营特点分析

一、矿业开发官方机构

二、官办和商办厂矿企业及其典型代表

第三节 矿业开发的经营管理制度

一、雇工管理制度

二、资源管理制度

三、专门的管理部门

四、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第三章 矿产开发中的突发事件与官府应对

第一节 矿产开发“十难”与鄂东南矿业开发

一、矿产开发“十难”的提出

二、风水说——矿业开发中的困惑

三、华夷之辨——矿业开发中的敏感问题

四、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工人的罢工斗争及官府应对措施

一、矿工的来源及类型

二、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三、矿工罢工事件及官府的应对措施

四、官方应对罢工事件的机制

第三节 突发矿难与官府的应对

一、矿区隐患问题

二、矿难的发生及官府的应对

三、办矿章程中的对矿难处理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 矿产开发对鄂东南地区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一节 矿产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矿产开发带动了采矿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二、矿产开发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

三、矿产开发促进了地方农、商业的发展

四、矿冶业的兴盛促进了新型矿冶城市的出现

第二节 对晚清湖北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一、矿业开发对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二、聘请外来矿师——新型人才的引入

三、新式学堂的创办和新式课程的设置——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新式教育对鄂东南地区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第三节 矿产开发对社会风俗的影响

一、对地方民风的影响

二、特殊矿冶禁忌文化的形成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展开▼

摘要

矿产开发,在古往今来的社会经济生活中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鄂东南地区自古以来作为我国重要的矿冶基地,在晚清时期随着列强侵略加剧、国家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以及“实业兴国”热潮兴起等,该地区的矿业发展迎来了又一重要的发展时期。  本文先梳理了晚清鄂东南地区矿产开发兴起的背景以及矿产的分布,初步考察了这一时期鄂东南地区的矿冶企业及官方机构,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该地区矿业经营管理的状况,包括厂矿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的形成及其弊端、矿产开发中的突发事件与官府应对等。在这一时期,鄂东南地区的矿业先后经历了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以及商办这几种经营模式,反映的是在列强入侵下中国矿业曲折的发展历程。早期矿产开发过程中一些雇工与资源管理制度的形成体现的是官府为稳定矿区秩序保证矿业开发正常运行对矿区进行了严密的监督和防范。但是由于官办企业的固有弊端,晚清鄂东南地区的矿业开发存在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另外为应对矿产开发过程中罢工、矿难等突发事件,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机制并形成了一些早期的有关矿业的法律法规。反映出晚清时期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一个内陆地区矿业生产实现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文章最后探讨了矿产开发对鄂东南地区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矿产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社会风俗的变迁,使得该地区逐渐由之前闭塞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