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研究
【6h】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视域

二、文献综述

第一章 张溥在题辞中的时代视角

第一节 博物诸人与明末空疏文风

一、题辞中博物诸人

二、张溥本身“博”的体现

三、明代空疏学风

第二节 仕隐进退中的士人与明末政治

一、题辞中的进退群像

二、张溥的进退观

三、明末时局

第三节 知己形象与明末文人交游

一、题辞中的知己群像

二、张溥的社会交游

三、明末文社与张溥的“知音情结”

第二章 张溥文学思想在题辞中的体现

第一节 溯源——前人思想背景

一、前后七子诸人的复古理论

二、标举六朝诸人

第二节 探境——张溥题辞中的文学思想

一、重复古雅正之质

二、重性情真挚之实

三、重生气贯畅之华

第三节 推流——对前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一、诗文的宗法取径

二、“文以代降”的内涵

三、从重格调法度到重实用

第三章 与《七十二家集题辞》的对比

第一节 题辞家数与朝代分布

第二节 题辞形式和内容排布

一、题辞形式由参差多样到齐整统一

二、内容排布的异同

第三节 多样化的批评方法

一、比较批评法

二、历史批评法

三、假设批评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明代张溥为《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一百零三位作家所撰写的题辞,可独立于文集之外,成为可供研究的丰富材料。这些题辞集中反映了张溥对汉魏六朝作家们品行、事功、文学各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是一部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史的重要文献。生在明末的张溥,站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架构下,向题辞中倾注了尊经复古、经世致用的思想,糅入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具有多维度多层面的思想内涵,使得题辞具备了研习张溥本人和明代对中古文学批评接受的重大价值。笔者不揣浅陋,拟在本文中通过考察明末背景与题辞中人物群像的联系、题辞中文学思想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与张燮《七十二家集题辞》的对比这三个方面的阐述,力所能及地呈现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的思想内容。  第一章将题辞中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分类,选出代表性的几组,联系张溥自身言行和明末社会现状,构成一定的映射关系。题辞中博学诸人与明末学风、仕隐诸人与明末时局、知己之交与明末社局,并非古今相隔,通过相关史实的罗列,并佐以张溥在其它著述中的言论,即可发现它们之间的息息相通处。  第二章同样是站在明末视角,在中古文学批评接受的范畴内,探讨张溥于题辞中展现出的文学思想,概括出重复古雅正之质、重性情真挚之实、重生气贯畅之华三部分进行论述。经对复古派、六朝派等前人的溯源,对题辞中文学批评内容的分析,掘发张溥文学思想的渊源及他自身的吸收与新变,包括将六朝诗文纳入宗法取径、改进“文以代降”的内涵、从对格调法度的强调到对文学经世致用功能的重视。  第三章主要是与张燮的题辞进行对比。《七十二家集题辞》与《汉魏六朝百三家题辞》前后问世,形制相似,势必要摆在一起两相对照一番。在对它们的形式、内容及批评方法予以比较后,发现张溥对张燮既有借鉴又有递变,在内容形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保留了个人的鲜明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