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研究(1964-1980)
【6h】

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研究(1964-1980)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一)农业学大寨运动兴起原因

(二)农业学大寨运动历史分期

(三)农业学大寨运动评价与反思

(四)关于大寨精神和陈永贵的研究

(五)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区域性研究

(六)从其他学科视角解读农业学大寨运动

(七)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相关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一节 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发动

一、治理穷山恶水的大寨典型

二、由地方实践到全国推广

第二节 萧县改变落后面貌的现实需求

一、萧县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

二、1960年代被否决的“责任田”政策和自然灾害

第二章 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初兴(1964-1968)

第一节 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正式发动

一、宣传大寨精神,开展“比学赶帮”运动

二、萧县培养大寨式典型

第二节 郭庄大队崭露头角

一、学大寨前的郭庄大队

二、郭庄学大寨的起步

三、学大寨在萧县崭露头角

第三节 文革初期的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

一、响应中央“抓革命,促生产”指示

二、郭庄推行“大寨工”、“割资本主义尾巴”和“穷过渡”

三、郭庄大队的社队企业

第三章 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发展(1969-1976)

第一节 郭庄确立为安徽省大寨典型

一、宿县地区掀起学大寨、赶郭庄运动

二、省革委会确定郭庄作为安徽大寨典型

三、萧县展开学大寨、赶郭庄运动

第二节 安徽省革委会:全面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

一、以郭庄抓淮北、促全省

二、郭庄典型政治化的加剧

第三节 萧县昔阳化

一、县委发布萧县昔阳化决定

二、郭庄式典型涌现:刘套公社等

三、加快萧县赶昔阳步伐

第四节 萧县郭庄化反弹与实施

一、陈永贵亲赴郭庄视察

二、“萧县建成郭庄县”誓师大会

三、“批林批孔”与“反郭庄”思潮

四、多方维护巩固郭庄典型

五、“普及大寨县”的尝试

六、萧县的“商业革命”和教育“赶育红”运动

第五节 更大范围内推广郭庄典型

一、召开现场参观会议

二、郭庄接待站及展览馆的运营

三、以开展社教运动赶郭庄

四、郭庄主题科教电影——《治碱改土造良田》

五、郭庄大队参加广交会

第四章 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落幕(1977-1980)

第一节 建设高标准大寨县的尝试

第二节 万里调任安徽,整顿领导班子

一、改组安徽省委,万里走马上任

二、改组县委领导班子

第三节 安徽农村改革起步与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终结

一、安徽省委“六条”出台

二、万里视察郭庄大队

三、萧县贯彻落实中央37号、42号文件

四、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迅速终结

第五章 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成绩以及教训

第一节 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成绩

一、农田基本建设

二、水利工程建设

第二节 萧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教训

一、突出政治,抓阶级斗争,造成阶级斗争扩大化

二、推崇“大寨工”,违背按劳分配原则

三、追求所有制的“穷过渡”,“一刀切”盛行

四、割“资本主义尾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姚瑞丽;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中国史;专门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贾艳敏;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51H0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