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初探
【6h】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界定与理解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别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

第二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

一、马克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

二、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及修正

三、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及其特点

第三节英国、美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

二、美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

三、英、美两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第二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

第一节改革开放前从自由流动到严格控制的时期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1949~1955)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高峰(1956~1958)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回流(1959~1964)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低谷(1964~1978)

第二节改革开放后从严格控制到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动时期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度兴起(1979~1983)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1984~1988)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处于低潮(1989~1991)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高潮(1992~1996)

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趋缓(1997~)

第三节我国改革前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比较

一、国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干预方式有所不同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有所不同

第三章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性障碍

一、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低

二、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能落后

三、农村劳动力的法制观念缺席

四、农村劳动力的小农思想制约

第二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

一、户籍制度的藩篱

二、土地流转制度的束缚

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四、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

第三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外部空间障碍

一、城市就业形势严峻

二、城市化水平低,小城镇容纳能力下降

三、国际劳务输出面临挑战

第四节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渠道限制

一、乡镇企业的容纳能力今非昔比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第四章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第一节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二、加强教育宣传和普法教育

三、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第二节消除制度障碍,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二、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三、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

四、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第三节拓展外部空间,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一、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容量

二、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三、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一、继续挖掘乡镇企业的潜力

第五节实施以上对策的困难与关键

一、实施以上对策的困难

二、实施以上对策的两个根本点

三、各个制约因素的关系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作品

展开▼

摘要

本文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英国、美国两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总结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了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在实施以上对策时会遇到许多困难,而要解决这些困难最根本的两点是:农业的高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