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猪起源研究方法探索
【6h】

家猪起源研究方法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家猪起源的主要研究方法

1.1.1动物考古学方法

1.1.2分子生物学方法

1.1.3病理学分析方法

1.2家猪起源的研究现状

1.2.1动物考古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1.2.2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1.2.3病理学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

1.3家猪起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猪骨的形态学鉴定与分析

2.1骨骼样品的收集与整理

2.2骨骼的鉴定

2.2.1部位和种属的鉴定

2.2.2性别的鉴定

2.2.3年龄的鉴定

2.3骨骼的测量

2.4骨骼数据的统计分析

2.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C、N稳定同位素分析

3.1稳定同何素

3.2 C稳定同位素的研究

3.3 N稳定同位素的研究

3.4 C、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动物食谱研究中的应用

3.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五庄果墚遗址和万发拨子遗址出土动物的食谱分析

4.1五庄果墚遗址出土动物的食谱分析

4.1.1遗址简介

4.1.2样品选取

4.1.3骨胶原的制备

4.1.4稳定同位素分析

4.1.5样品的污染检验

4.1.6动物的食性分析

4.1.7人类活动对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

4.1.8结论

4.2万发拨子遗址出土猪骨的食谱分析

4.2.1遗址简介

4.2.2样品选取

4.2.3骨胶原的制备

4.2.4稳定同位素分析

4.2.5样品的污染检验

4.2.6家猪与野猪的食谱组成及差异

4.2.7家猪与野猪的鉴别

4.2.8结论

4.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双墩遗址出土的猪骨分析

5.1遗址简介

5.2遗址中刻划符号所反映的家猪驯养信息

5.2形态学鉴定与分析

5.2.1数量统计

5.2.2形态学观察

5.2.3牙齿的测量数据

5.2.4性别比例

5.2.5年龄结构分析

5.3食谱分析

5.3.1样品选取

5.3.2稳定同位素分析

5.3.4样品的污染检验

5.3.5动物的食性分析

5.3.6家猪与野猪的鉴别

5.4双墩遗址中家猪驯养方式及人类生业模式的探讨

5.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家畜的产生与发展,为人类社会由蒙昧、野蛮迈向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家猪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家畜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家畜,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居民的一种主要肉食资源,而且在宗教仪式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它的起源、驯化、发展是依赖于人类的活动而实现的,因此,家猪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家猪的起源和驯化不仅具有其自身的意义,而且对于更多的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家猪起源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动物考古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病理学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都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缺陷,尤其是对于驯化初期的家猪与野猪的鉴别,往往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家猪与野猪的鉴别是家猪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驯化初期家猪的鉴别对于准确定位家猪的起源时间和地点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总结上述三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食谱分析鉴别家猪与野猪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将驯化初期的家猪与野猪鉴别开来,同时通过家猪食谱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人类社会的信息。 为了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本文首先选取了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出土的四种动物(家猪、狗、鼠和草兔)骨骼,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四种动物的食谱特征、营养级结构,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活在其周围的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接着选取了吉林省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出土的猪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家猪与野猪食物结构之间的显著差异,并科学地验证了利用这种差异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可行性。通过这两个遗址的研究得出结论:人类活动会对生活在其周围的动物食物结构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反映在动物骨胶原的C、N稳定同位素比例上,因此,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猪骨进行食谱分析,了解猪群间的食性差异,揭示人类饲喂活动对猪食物结构的影响,将有助于对家猪与野猪的鉴别以及家猪起源和饲养方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以淮河中游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猪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了形念学鉴定,并结合遗址出土的猪纹刻划,推断了该遗址中已经出现了家猪,但可能还处于驯化初期:然后选取遗址中的部分猪骨和鹿骨、牛骨、蚌壳,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遗址中的猪可以分为两类,根据其食物结构特点及与鹿、牛食物结构的相似性,判断其中一类为野猪,而另一类为家猪。并结合考古资料对遗址中人类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推断。 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本文提出的利用食性差异鉴别家猪与野猪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较好的实用效果,为驯化初期家猪与野猪的科学鉴别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对于家猪起源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