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理筋提髌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6h】

理筋提髌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前言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2.2研究方法

3研究过程

3.1研究假设

3.2研究对象

3.2.1诊断标准

3.2.2病例纳入标准

3.2.3病例排除标准

3.2.4剔除标准与脱落标准

3.3样本量估算

3.3干预方法

3.3.1试验组(理筋提髌手法)

3.3.2对照组(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

3.4.1观测指标

3.4.2总体疗效评价

3.4.3随访计划

4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统计方法

4.2 研究结果

4.2.1 治疗前的临床观测指标对比

4.2.2 随访结果

4.2.3总体疗效评定

4.3 结果分析

4.3.1 VAS评分结果分析

4.3.2局部痛点压痛值测定结果分析

4.3.3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比较分析

4.3.4膝关节评分结果比较分析

5讨论

5.1髌股关节炎的高发人群分析

5.1.1体重

5.1.2年龄

5.1.3性别

5.2髌骨不稳原因探析与髌股关节炎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也称为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软骨软化性关节病、骨质增生等,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风湿性疾病。1994年,在美国骨关节炎研讨交流会上对骨性关节炎做出了简明的定义:骨关节炎是一组具有不同病因但有一些相似的形态学、生物学和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不仅仅会引起关节软骨损伤,而且还会影响到关节囊、滑膜、软骨下骨、韧带及周围的肌肉组织,最终导致关节软骨的变性、纤维化、断裂、溃疡,直至整个关节面遭到损害。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中医名为膝痹病,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时,遭到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机体内生痰瘀,痹阻于骨节经脉,出现以膝关节疼痛、肿胀、麻木、重着、屈伸活动不利,甚则关节变形、废用、肌肉萎缩为特点的一类病证。  膝关节是由髌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所组成,是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膝关节外科通常把膝关节分为三部分:股胫内侧关节、股胫外侧关节和髌股关节,其中髌股关节最多发生骨关节炎。  髌股关节炎(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PFOA),是骨科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中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该病的发病率高,会严重影响膝关节屈伸功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找到中医药简、便、廉、验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髌股关节炎早期发病时以疼痛为主,影响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及行走功能,随着病情进展可表现为膝关节形态改变、甚至出现行走困难。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关键的,缓解疾病带来的疼痛也是第一位的。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疼痛,方法有制动休息、膏药外敷、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口服、玻璃酸钠关节穿刺和封闭治疗,针刺、艾灸、推拿手法及理疗也有一定效果,但疗效很难甄别。  本院在前期临床研究中发现,使用理筋提髌手法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疼痛疗效较好,治疗中以膝关节周围的“筋”为治疗重点,经筋治骨,筋张弛有度,能利关节而骨病愈,但相关的操作尚未规范,其作用机制亦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拟在“筋骨并重”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网络化中央随机系统,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而完善理筋提髌手法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疼痛的操作规范,通过与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相比较,总结分析膝关节内、外两种治疗方法各自的的适应症和优势。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为:  (1)从关节整体分析髌股关节炎疼痛所呈现的“点”,“面”特点:髌股关节炎的发病最开始由点开始,经点及面,治疗时可在软组织张力最高点(筋结处)施以弹拨、点按类手法减压减张,释放过高的筋膜腔压力,使筋骨关节功能随应力的改变而恢复正常,达到软组织平衡,减轻或消除疼痛,减缓髌股关节炎的发展。从点治面、以小博大,体现对疾病认知模式的转变。准确把握治病过程中的点与面的关系,建立中医“筋骨”理念指导下的治疗方案;  (2)从“骨病治骨”到“经筋治骨”的转变,体现治疗理念的创新:将“筋骨并重”理念纳入到髌股关节炎的防治中,实现诊疗思维的转变,解决早期髌股关节炎疼痛的筋骨协调关系,改变了以往骨病治骨的传统思维,以中医“筋束骨”理论为基础,注重治疗过程中筋与骨的生理协同作用。  1研究目的  在“筋骨并重”理念的指导下,以前期临床经验为基础,借鉴髌股关节炎的文献资料研究,分析髌股关节炎疼痛的特点,结合中医经筋理论观点,总结分析理筋提髌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炎疼痛的适应症和理论基础,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总结一套理筋提髌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炎疼痛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并评价其临床效果及优势。  2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全部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运用网络化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组,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通过随机系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分别使用理筋提髌手法治疗、玻璃酸钠关节穿刺治疗。治疗及随访周期为5周。依患者病情,根据患者存在的痛点情况,试验组每周治疗1次,5周为1治疗疗程;对照组根据玻璃酸钠常规用药疗程,每周治疗1次,5周为l疗程。本研究观测周期为l疗程。将关节疼痛(VAS评分)、局部痛点压痛值测定、膝关节活动度评定、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总体疗效评价标准作为评定指标,对治疗前和第5次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  3研究结果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患膝侧别、病程、治疗前的VAS评分及局部痛点压痛值测定、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九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通过临床治疗与观测随访,两组病例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评价指标比较表现为:  (1)治疗前后相比较:两组病例治疗5次后,VAS评分、局部痛点压痛值测定、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都比治疗前有所好转(P<0.05);  (2)第5次治疗后,两组病例临床观测指标对比:  ①VAS评分:试验组为1.80±1.00,对照组为1.70±0.79,P=0.66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无明显差距;  ②局部压痛测定:试验组为2.13±0.32,对照组为2.03±0.22,P=0.02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试验组的局部疼痛缓解优于对照组;  ③膝关节活动度:试验组131.30±7.5l,对照组128.50±6.20,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关节活动度改善更好;  ④Lysholm膝关节评分:试验组为80.30±5.30,对照组为77.77±4.80,P=0.05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明显差距;  (3)总体疗效评价:试验组86.67%,对照组8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基本一致。  4结论  在“筋骨并重”理念的指导下,使用理筋提髌手法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临床疗效好,能改善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明确减缓患者的疼痛,同时,与关节穿刺相比,无创操作,具有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