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6h】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语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寰枢关节错缝与颈性眩晕的相关研究

1 寰枢关节错缝的临床特点

2中医对寰枢关节错缝的认识

3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区别

4颈眩晕治疗现状

5总结

前言

第二部分试验研究

1研究人群

1.1病例来源

1.2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牵引治疗法(杨克勤主编, 《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

2.2疏筋整复手法治疗

2.3疗程

2.4合并用药的规定

2.5疗效指标

2.6不良事件

2.7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8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3.2疗效指标对比

3.3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疏筋整复手法

4.2疗效分析

4.3安全性分析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记录与对比传统物理牵引疗法与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后患者的眩晕程度、枕颈部疼痛程度等,从临床疗效的角度来论证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优效性,为中医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提供新思路。  研究方法:  首先研究者经由门诊筛选出60例患者纳入试验,随后使用网络随机系统产生60个随机数字,从而决定患者序号,并将其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  试验组给予患者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牵引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分别于当天、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3个月记录两组主要指标(眩晕)次要指标(1、颈部疼痛2、枕颈部疼痛3、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所得全部数据均被研究者详细记录,之后则采用SPSS.23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得结果显示两组间基本资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可以进行对比。  2.眩晕强度  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眩晕强度。  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对比,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眩晕强度。  3.枕颈部疼痛  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枕颈部疼痛。  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枕颈部疼痛。  4.眩晕功能评估比较  4.1眩晕总分  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总分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总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眩晕总分评分。  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眩晕总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眩晕总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总眩晕评分。  4.2眩晕程度  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有显著相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眩晕程度。  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眩晕程度。  4.3眩晕频度  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频度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频度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频度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频度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眩晕频度。  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眩晕频度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眩晕频度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眩晕频度。  4.4眩晕持续时间组一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眩晕持续时间。  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眩晕持续时间。  4.5颈肩痛  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颈肩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颈肩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颈肩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颈肩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颈肩痛症状。  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颈肩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颈肩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颈肩痛症状。  4.6头痛  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头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头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  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头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头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  4.7日常生活及工作情况  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与治疗前日常生活工作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日常生活工作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情况。  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工作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工作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情况。  4.8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情况  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  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  5.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分析  试验第0、2、14周记录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均无异常。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眩晕、恶心、胸闷等症状,此为手法、牵引过重刺激颈交感神经所致。此时立即停止手法或者牵引,嘱病人闭上眼睛,平卧硬板床休息,双手拇指及手掌固定患者头枕部,给予颈椎适度水平位牵引,同时双手中指按揉双侧风池穴数分钟后症状即得到缓解。  研究结论:  疏筋整复手法对寰枢关节错缝所致的颈性眩晕继而出现的眩晕以及枕颈部疼痛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情况和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恢复至健康水平。故该手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