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6h】

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2理论基础

第三章 秦皇河龙舟文化的起源、变迁与意义

3.1秦皇河的地理优势

3.2秦皇河龙舟文化的起源

3.3秦皇河龙舟文化的变迁

3.4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第四章 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的传承现状

4.1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现状调查

4.2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的认知度调查

4.3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传承的参与度调查

4.4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传承的期望度调查

4.5秦皇河龙舟文化传承的危机

第五章 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传承保护策略

5.1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传承保护的必要性

5.2 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传承保护的可行性

5.3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传承保护方案

5.4 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传承保护的创新与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滨州秦皇河社区,是典型的新农村文化社区。它既保留了众多的农村传统文化,又充分吸收了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气息。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滨州秦皇河社区保护和传统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具有上千年历史的“龙舟胜会”。秦皇河社区濒临秦皇河,地势低洼,早年水患严重。当地民众便在每年的端午节自发举行龙舟竞赛,以祈求风调雨顺,保有河道安宁顺畅。后来这一民间习俗被很好地保留下来,成为村民交流沟通、期盼平安健康和庆祝丰收的重要娱乐形式。  龙舟比赛,也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它很好地将体育竞技与文化习俗结合起来,既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又展示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感恩社会、尊重传统的和谐生活态度。而经过改良后的滨州秦皇河社区龙舟文化,摈弃了旧农村所残留的一些保守的、落伍的、迷信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习俗,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大力弘扬新农村文化的文明气息,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全新风貌充分地展示出来。因此,研究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保护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传统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发展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不仅对促进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当地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对象是滨州的秦皇河龙舟文化,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促使龙舟文化保护、龙舟文化传承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相关联。利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来掌握当地村民对于龙舟文化了解程度、龙舟文化参与程度与龙舟文化比赛期望度。更加客观分析目前农民的龙舟文化保护与龙舟文化传承方面所存在的困难,对龙舟文化保护与龙舟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这一过程中,着重掌握龙舟文化了解程度、秦皇河龙舟文化认知程度、秦皇河龙舟文化参与程度、秦皇河龙舟文化期望程度、龙舟文化的宣传满意度,掌握民众龙舟文化认知水平、龙舟文化宣传手段、龙舟文化宣传策略,进而提出秦皇河龙舟文化问题解决渠道与问题解决方案。

著录项

  • 作者

    苏兴花;

  •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 学科 农村与区域发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闵泽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秦皇河,龙舟文化,新农村建设,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