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赤点石斑鱼幼鱼主要营养素需要量的研究
【6h】

赤点石斑鱼幼鱼主要营养素需要量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石斑鱼主要营养素需要量的研究综述

1.1 石斑鱼对蛋白质与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

1.1.1 石斑鱼的蛋白质需要量

1.1.2 替代鱼粉的研究

1.1.3 石斑鱼对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1.2 石斑鱼对脂肪及脂肪酸需要量的研究

1.2.1 石斑鱼日粮适宜脂肪水平

1.2.2 替代鱼油的研究

1.2.3 石斑鱼对必需脂肪酸的营养需求

1.3 石斑鱼日粮适宜碳水化合物水平的研究

第二章 赤点石斑鱼幼鱼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饲料

2.1.2 养殖管理

2.1.3 样品采集和成分分析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赤点石斑鱼幼鱼生长表现和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2.2.2 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赤点石斑鱼幼鱼血浆组成和酶活性的影响

2.2.3 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赤点石斑鱼幼鱼体成分的影响

2.2.4 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赤点石斑鱼幼鱼能量、氮和脂肪的保留和沉积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豆油替代鱼油对赤点石斑鱼生长、体组成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饲料

3.1.2 实验鱼及养殖管理

3.1.3 样品采集

3.1.4 成分分析及脂肪酸分析

3.1.5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豆油替代鱼油对赤点石斑鱼幼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3.2.2 豆油替代鱼油对赤点石斑鱼幼鱼生物学指标及体组成的影响

3.2.3 豆油替代鱼油对赤点石斑鱼幼鱼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饲料糖水平对赤点石斑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饲料

4.1.2 实验用鱼及养殖管理

4.1.3 样品采集

4.1.4 成分分析

4.1.5 数据统计

4.2 结果

4.2.1 投喂不同糖水平饲料对赤点石斑鱼幼鱼生长表现的影响

4.2.2 投喂不同糖水平饲料对赤点石斑鱼幼鱼体组成的影响

4.2.3 投喂不同糖水平饲料对赤点石斑鱼幼鱼氮、能量和脂肪利用的影响

4.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我国重要海水经济鱼类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赤点石斑鱼幼鱼蛋白质需要量、豆油替代鱼油对赤点石斑鱼生长、饲料利用以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和赤点石斑鱼适宜饲料糖水平。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赤点石斑鱼幼鱼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一个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被设计用于研究赤点石斑鱼幼鱼的蛋白质需要量。6组半纯化饲料包含不同的饲料蛋白水平(32.20%-61.85%)。各组饲料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初始重7.88±0.04g/尾)。实验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幼鱼生长受到饲料蛋白水平的显著性影响(P<0.05)。摄食50.45%蛋白饲料处理组的赤点石斑鱼生长最佳。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最低的饲料效率值出现在32.20%蛋白饲料处理组。日摄食量(DFI)的最高值出现在32.20%蛋白饲料处理组。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石斑鱼摄食32.20%蛋白饲料表现出最高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幼鱼摄食最低蛋白的饲料处理组(32.20%)的能量保留(ER)、脂肪保留(LR)和氮保留值(NR)相对较低。另外,肌肉和肝脏蛋白含量受到饲料蛋白水平的显著性影响(P<0.05)。基于增重率(WG)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赤点石斑鱼幼鱼的最适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50.83%。  2.豆油替代鱼油对赤点石斑鱼生长、体组成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玉米淀粉为糖源,以豆油分别替代25%、50%、75%和100%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50.26%-51.03%)、等能(20.82kJ/g-21.01 kJ/g)的实验饲料。每组饲料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进行为期6周的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过高的豆油替代会引起生长的下降。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 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高值(1.96±0.42)出现在全豆油替代水平组,而蛋白质效率PER表现为相反的结果。全豆油替代组出现相对较高的HSI值,但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水分和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投喂25%替代水平组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P<0.05),但是在50%-100%替代水平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赤点石斑鱼鱼体脂肪酸组成明显受到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随着饲料豆油水平的升高,全鱼亚油酸(C18∶2n6)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RA(C20∶4n6)、EPA(C20∶5n3)和DHA(22C∶6n3)含量在全豆油替代组最低。总之,饲料豆油替代水平不宜超过75%,过高的豆油替代水平可能会对赤点石斑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鱼的品质。  3.不同饲料糖水平对赤点石斑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  6组等氮(48%)等脂(9%)的饲料被设计用于研究不同饲料糖水平(0%-30%)对赤点石斑鱼幼鱼生长表现、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各组饲料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初始重7.79±0.01g/尾),实验周期为8周。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WG和FBW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糖水平从0%上升至6%,增重率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糖水平进一步上升,增重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本实验中,各饲料处理组之间的FCR、PER和DFI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糖水平升高,肠脂比(IPF)呈现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其他组,赤点石斑鱼幼鱼在30%糖水平饲料处理组的全鱼脂肪和肌肉脂肪含量较低。肝糖原含量大体上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ER和LR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基于WG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赤点石斑鱼幼鱼的适宜饲料糖水平为7.4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