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研究
【6h】

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1.1.2选题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内研究动态

1.2.2国外研究动态

1.3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3.1研究的方法

1.3.2研究的内容

1.4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4.1研究特色

2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条件

2.1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1.1 “千年变局”的动荡和救国图强之路

2.1.2亲历五四运动的洗礼从书斋走向社会

2.1.3考察苏俄社会主义转向马列主义信仰

2.2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2.2.1在三次文化选择中的思想转向

2.2.2善于在时代变动中吸纳新思潮

2.2.3具备融会东西文化的深厚功底

2.3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产生的个人主体条件

2.3.1锐意创新品质与独到的世界眼光

2.3.2十足的书生意气与强烈的爱国情怀

2.3.3抱定崇高理想与无所畏惧献身精神

3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思想轨迹

3.1哲学世界观从唯心的逃世主义转向辩证唯物主义

3.1.1庄子的唯意志论导致的“避世主义”人生观(1917年前)

3.1.2佛教的无常社会观、“生命哲学”的混合物(1917年-赴俄前)

3.1.3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1921-1923)

3.2社会历史观从唯心史观转向唯物史观

3.2.1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认识转变

3.2.2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认识转变

3.2.3对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新认识

3.3政治思想观从“避世厌世”观转向社会主义观

3.3.1少年时代的“避世主义”观(1917年前)

3.3.2“二元”人生观转向民主主义思想 (1917年到五四运动前)

3.3.3无政府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五四后-赴俄前)

3.3.4坚定不移的马列主义信仰(1920年10月-1923年)

4 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重要意义

4.1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理论意义

4.1.1运用马列主义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4.1.2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发展

4.1.3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做了早期探索

4.2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实践意义

4.2.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2.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4.2.3推进了幼年时期中共党的建设和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21世纪是世界文化大碰撞的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中国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大了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难度,同时也加剧了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困难。对此,在我们不断追寻现实理论依据的同时,更要挖掘中国近代先驱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经历五四运动洗礼后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批先进分子。因此,对于他们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历史轨迹探寻,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是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今天我们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理论信仰。  本文通过对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文化条件和个人主体条件的分析,较为全面地认识瞿秋白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现实基础和个人主观因素。通过对瞿秋白在哲学世界观上从唯心的逃世主义转向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从自发“避世、厌世观”转向唯物史观;在政治思想观上从“避世厌世”观转向社会主义观的分析,较为完整地认识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艰辛历程。通过对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哲学方法论运用,在于比较客观地认识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心路历程,并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较为深刻地认识瞿秋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作出的重要贡献。  总之,对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