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6h】

论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知识产权援助和法律援助

1.1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与知识产权援助

1.2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与法律援助的区别

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3.1明确责任主体

1.3.2合理界定组织层级

1.3.3开辟权利救济途径

1.3.4经予经费保障

第2章 国外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2.1引言

2.2几个国家的现状介绍

2.2.1爱尔兰模式

2.2.2美国模式

2.2.3丹麦模式

2.2.4奥地利模式

2.2.5德国模式

2.2.6新加坡模式

2.2.7日本模式

2.3对国外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工作的总体评价

第3章 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现状

3.1引言

3.2南京模式——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导,联合其他部门

3.3武汉模式——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主导

3.4杭州模式——民办非营利性组织

3.5上海模式——知识产权法律援助模式的新探索

3.6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的总体评价

第4章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

4.1引言——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的战略定位

4.2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主体的组织结构

4.3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的工作流程

4.3.1援助资源的整合

4.3.2援助信息的收集

4.3.3援助对象的甄别

4.3.4援助种类的确定

4.3.5援助计划的制定、实施

4.3.6援助效果的评价和援助计划调适

4.3.7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由于我国施行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尚短以及知识产权制度专业性强、较为复杂等原因,当前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市场主体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开展知识产权援助工作,大力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知识产权法律援助是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的重要方式和主要内容。一般认为,知识产权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的一种特殊形式,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也应该遵循法律援助工作的一般规律。在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初期,借鉴法律援助制度,对于规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工作、构建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组织框架和工作流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决定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在援助主体、内容、手段、工作重点、社会定位等诸多方面不同于法律援助。科学界定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的内涵,厘清其与法律援助的区别,是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制度的前提。本研究在解决首要的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以下三个方面做了阐述: 1.国外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及其特点 国外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工作开展较早,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通过对爱尔兰、美国、韩国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的研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以及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制度的借鉴价值。 2.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及其不足 我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已经广泛开展,这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对各地实践工作的调研,总结出武汉、南京、杭州和上海四种运作模式,对比分析这四种模式的差异和优劣。 3.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 针对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本研究最后从组织构建、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等方面对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设计出若干方案。 本研究突破理论界对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的习惯性思维,针对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的诸多障碍,重新界定了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的内涵,提出符合社会各层次需求和创新活动规律的科学的知识产权法律援助运行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