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竞合研究--基于零售支付工具视角
【6h】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竞合研究--基于零售支付工具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数据分析法

博弈论分析法

数值模拟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相关研究

2.2 支付系统相关理论

2.3 网络经济与双边市场理论

2.4 企业竞合与博弈理论

2.5 文献评述

3 模型的分析与数值模拟

3.1 模型概述与基本假设

3.2 无互联互通情况下的静态模型分析

3.3 不同互联互通程度下的动态数值模拟

3.3.1 模型设定

3.3.2 参数设定与校准

3.3.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我国零售支付市场的研究

4.1 竞合发展的过程与现状

4.1.1 银行卡产业发展及其互联互通过程

4.1.2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4.1.3 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竞合发展过程

4.2 竞合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4.2.1 充分竞争促进行业发展

4.2.2 多元竞合模式推进行业走向成熟

4.2.3 行业发展的未来以合作为主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竞合关系的意义与启示

5.2 研究的建议

5.2.1 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方向

5.2.2 商业银行发展方向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移动4G网络在近年来迅速普及。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其中以零售支付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尤为明显。但近些年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对银行业产生实质的影响,让银行业面临新的挑战与冲击。  研究表明,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都具有双边市场特征。根据双边市场理论,平台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联互通可以提高社会的福利效应。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也可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安全、现代的支付方式。企业竞合理论研究表明,对竞争双方而言,单一角度的竞争或合作策略是不完善的。所以对于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而言,实现平台的互联互通,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为研究相关问题,基于零售支付产业的观点,本文在用户单持有假设下,建立静态的SALOP环形城市模型,解释该市场中的平台竞争与合作行为。在各平台不互联互通的情况下,平台定价越高,可能导致其市场占有率越低。因此,各方平台都会通过不断降价来获取客户资源。此外,各平台间的不兼容导致交易更可能通过现金来完成,这样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对企业自身发展不利。相反,在平台一定程度的互联互通的基础上,用户可以不选择高交易成本的现金来完成交易。同时,平台间可以共享市场份额,并使得双边用户获得更强的网络外部性。根据对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中国银联数据、中国银行支付体系运行报告、艾瑞咨询等数据进行分析,在网联模式之前,第三方支付平台依靠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较大冲击。但随着监管力度加强和监管体系的完善,零售支付市场的发展逐步趋于有序,市场竞争与合作模式逐步趋向多元化。这一过程驱使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间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平台间互联互通程度提高,使得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非现金支付方式进行支付。这将显著改善用户效用并提高平台利润,有助于提高社会交易总量、降低交易成本、改善社会福利。  文章最后对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提出建议。首先,在新经济环境下,监管当局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零售支付市场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零售支付的交易成本。其次,零售支付平台企业,即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应加强跨界融合发展,让支付体系和支付工具更好发挥作用。最后,本文认为推动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共同发展,对进一步维护零售支付市场的稳定,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子支付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