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研发投资效率实证研究——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经验证据
【6h】

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研发投资效率实证研究——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经验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相关概念

1.3.1高新技术企业

1.3.2融资约束

1.3.3现金持有

1.3.4研发投资效率

1.4 文章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国内外文献综述

2.1.1融资约束

2.1.2研发投资

2.1.3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

2.1.4融资约束与现金持有

2.1.5现金持有与研发投资

2.1.6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研发投资

2.2文献评述

第3章 基本理论

3.1信息不对称理论

3.2 委托代理理论

3.3 融资优序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假设提出

4.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变量度量与选择

4.3.1融资约束度量

4.3.2研发投资效率度量

4.3.3变量选择

4.4模型构建

第5章 实证分析

5.1描述性分析

5.2相关性分析

5.3回归结果分析

5.4稳定性检验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政策建议

6.2.2 企业重视现金管理、建立研发投资决策制度

6.2.3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关系、完善信用体系

6.2.4优化国家金融体系,完善股票和债券市场

6.2.5借助税收和法律手段推动企业研发投资活动

6.3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时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这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创新可谓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见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将把创新贯彻始终。国家的创新离不开企业的研发,尤其是把研发活动作为主要任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鼓励下,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资,但研发投资效率却并不理想,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所以关注研发投资活动的效率问题更具有时代意义。  通过现实情况和研究现状的分析,在影响企业研发投资效率的众多因素中,融资约束可以称为主要因素,融资约束对研发投资效率发生作用是通过何种方式、作用效果如何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在梳理大量关于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关系的文献后认为在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中,存在现金持有这一变量起到中介效应。在2012—2016年范围内,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改进Richardson投资支出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提出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为保证结论的稳定而进行稳定性检验,基于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实证研究结论:一、高新技术企业所受到的融资约束与其研发投资效率呈倒U关系:当融资约束在较低水平下,适度增加融资约束可以发挥债权人的监督作用从而缓解股东与管理者间的代理问题,以减少研发投资过度现象,而且融资约束也可以促使管理者进行现金管理,以平滑研发投资,从而减少研发投资不足,最终提高研发投资效率;在融资约束较高水平下,不断增加的融资约束会使企业的研发投资绝对量降低,导致研发投资不足,而且也可能导致股东(包括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违背与债权人的契约过度的进行研发投资,最终使研发投资效率下降。二、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约束与现金持有呈负相关,是因为企业融资约束增加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降低企业从自由现金流中留存下的现金数量,即现金持有量。三、高新技术企业现金持有和研发投资效率呈正相关,原因是现金持有低会导致研发投资不足这种低效率结果产生,现金持有不断增加会使缓解代理问题的机制发挥作用从而减少研发投资过度现象,提高研发投资效率。四、现金持有在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效率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高新技术企业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和国家宏观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提高该类企业的研发投资效率。创新之处主要是发现在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效率关系间,现金持有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打开了融资约束对研发投资效率作用的黑匣子。另一方面还发现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效率之间发挥作用的总效应是呈倒U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