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解读王广义中国式波普艺术
【6h】

解读王广义中国式波普艺术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1 从西方到中国的波普艺术

1.1 关于西方波普艺术

1.2 中国波普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3 中国政治波普的先行者

2王广义波普艺术语言符号的形成与分析

2.1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与美国波普风格的影响

2.2 85美术思潮和北方艺术群体的推动

2.3 王广义波普语言符号分析

3王广义中国式波普艺术的策略性思考

3.1 市场经济中的商业策略

3.2 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策略

3.3 国内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政治策略

4 对王广义中国式波普的反思

4.1 艺术市场的人为操纵

4.2 符号化的伤害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波普艺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但是其发展巅峰时期却是在50年代中期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美国,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运动之一。“波普艺术之父”英国艺术家汉密尔顿,最早的一件由照片拼贴而成的波普艺术作品—《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以大众文化为主题,现成品作为表现手段,创造并引领了了一种新的艺术趋势,其中现成品的利用对中国现代艺术影响最重要.中国的“波普艺术”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对兴起于50年代的西方“波普艺术”的创造性模仿。王广义作为中国波普艺术的早期实验者之一,其政治波普也成为第一个近代以来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的艺术运动王广义的绘画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转型之后,1990年代初期进入了“大批判”的实验阶段。这种具有实证批判力量的方式贯穿于王广义在1990年代的整个创作中,特别是在“大批判”中,艺术家直接将中国“文革”中的政治招贴画和西方消费广告,这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图像并置在画面中,通过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巧妙处理,达到某种嘲讽和消解的目的。  本文以分析王广义的波普艺术语言符号的形成背景,以及对作品的深入分析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对王广义的“政治波普”在全球化、消费社会以及国内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寻求身份的策略进行思考,最后从艺术市场的人为操纵、符号化的伤害这两个方面对王广义的“政治波普”进行反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