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6h】

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的合成

1.2.1 机械剥离法

1.2.2 化学气相沉积法

1.2.3 直接化学合成法

1.2.4 液相剥离法

1.3 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电子结构的调控

1.3.1 通过表面功能化

1.3.2 通过电荷掺杂

1.3.3 通过拉伸应变

1.3.4 通过控制厚度

1.4 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的组装与转移

1.4.1 Langmuir-Blodgett组装与转移

1.4.2 真空抽滤的组装与转移

1.5 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应用

1.5.1 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1.5.2 能源存储方面的应用

1.5.3 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1.5.4 生物方面的应用

1.5.5 改性高分子聚合物方面的应用

1.6 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具有增强光响应性能的超薄石墨相C3N4纳米片在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超薄g-C3N4纳米片的制备

2.2.2 表征手段和计算方法

2.3 分析与讨论

2.3.1 理论计算研究

2.3.2 产物表征

2.4 超薄g-C3N4纳米片的性质研究

2.4.1 光响应性能研究

2.4.2 细胞成像性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具有增强力学和热学性能的超薄MAX相纳米片在改性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应用:以Ti3Si0.75Al0.25C2为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制备

3.2.2 表征手段和计算方法

3.3 分析和讨论

3.3.1 产物的表征

3.3.2 理论计算分析

3.4 复合薄膜的热学和力学性能研究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原子级厚度Co9Se8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半金属铁磁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制备

4.2.2 表征手段和计算方法

4.3 分析和讨论

4.3.1 产物的表征

4.3.2 反应机理研究

4.4 原子级厚度Co9Se8纳米片的半金属铁磁性能研究

4.4.1 本征半金属铁磁性能研究

4.4.2 氧原子吸附在纳米片表面后对半金属铁磁性能的影响

4.4.3 实验上对半金属铁磁性能的支持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二维面内共组装方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纳米片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样品制备

5.2.2 表征手段和计算方法

5.3 分析和讨论

5.3.1 Co9S8—油胺杂化片的表征

5.3.2 其它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烷基胺杂化片的表征

5.3.3 Co9S8—油胺杂化片的形成机理研究

5.3.4 Co9S8—油胺杂化片的结构研究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是一种全新的材料,它的出现为制备大面积和高质量的纳米器件带来了希望。这种独特的二维结构能够将微观下优异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能与宏观下的超薄性、透明性和柔韧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实现器件的微型化和功能的最大化。然而,对于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硼氮、层状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等层间由范德华力结合的层状化合物中。将二维晶体的研究拓展至具有非层状结构或层间由较强力所结合的准层状结构的材料中,不仅能够丰富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的种类,同时也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可预期的惊喜。
   本论文旨在探索新型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的设计、可控合成及其相关性能研究。在本论文中我们补充并发展了直接液相剥离、基于置换固溶体的液相剥离、取向连接、二维面内共组装等合成方法,同时通过密度泛函的理论研究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反应的机理、所获得的新型二维晶体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作者通过晶体结构的分析首次提出由于层间由范德华力所结合和与水相吻合的表面能,石墨相C3N4(g-C3N4)可以在水溶液中通过简单液相剥离的方法来获得其相应的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所得到的超薄g-C3N4纳米片具有显著的光响应性增强,这与理论计算给出其导带底部增强的态密度相一致。同时原子级厚度g-C3N4纳米片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高达19.6%,为相应块材的4倍多。基于稳定的本征光致发光性能,极高的发光量子产率、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兼容性,g-C3N4纳米片具有良好的细胞成像的效果。
   2.针对层间强相互作用的准层状结构材料无法直接剥离的困难,作者发展了基于置换固溶体的液相剥离法,旨在通过合成具有基于Hume-Rothery置换固溶体的活化层,进而将具有相对较强层间作用力的多元准层状材料剥离成超薄二维晶体,并以此成功实现了MAX相物质的剥离。在MAX结构中MX层与A层之间由较强的键所连接,不能通过直接液相剥离的方法而剥离成片层。以Ti3SiC2为例,作者通过用Al取代Si层间1/4 Si原子的位置来形成Si-Al无序的置换固溶体Ti3Si0.75Al0.25C2(TSAC)来活化Ti3SiC2物相,使其能够剥离开来。较之相应的块材,所获得的超薄TSAC纳米片层体现出增强的热学和力学性能,可以作为填充物来改良高分子材料的热学和力学性能。
   3.作者通过二维取向连接的方式获得了具有独特层状堆积结构的超薄Co9Se8纳米片,其单层厚度仅为0.52 nm,恰恰是Co9Se8单胞的一半。态密度计算表明,这种独特半分子层厚度的纳米片呈现出本征的半金属铁磁性能,而块材Co9Se8则是典型的半导体。同时Co9Se8纳米片所呈现的弱半导体特性和室温铁磁性能也对其本征半金属铁磁性能给出了实验上的支持。据我们所知这种原子级厚度的Co9Se8纳米片是首个人工合成的具有本征半金属铁磁性能的无机二维晶体,这一报道不仅能够激发大家在低维物质中寻找新的具有半金属铁磁性能物质的研究兴趣,同时也为设计具有超薄、透明、柔性的电子自旋器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道路。
   4.作者首次发展了二维面内共组装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子级厚度的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有机胺分子(MxTy—胺,其中M为Co或Fe或Ni;T为S或Se;胺为CnH2n+xNH2,n≥12)组成的无机—有机杂化纳米片,并且以Co9S8-油胺为例,对杂化片的结构特点和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所合成的杂化片厚度仅为约0.5纳米,这一厚度恰恰为Co9S8单胞的一半,并且呈现出无机、有机单元交替连接的网络状结构。理论计算表明,油胺分子倾向于吸附在Co9S8纳米片的侧面和边角的Co原子处,而吸附在上、下表面则是极不稳定的,这一结论也对我们所提出的无机、有机单元二维面内共组装的机理给出了理论的支持。同时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揭示了Co9S8纳米片中存在着晶体结构的扭曲,正是由于这种扭曲使得杂化片层能够稳定存在,同时也可能带来更多的新颖的性质。MxTy—胺杂化纳米片是首个具有原子级厚度的无机—有机杂化片,丰富了原子级厚度纳米片的种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