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保”对中国农民传统养老保障的影响
【6h】

“新农保”对中国农民传统养老保障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导论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1.3.2国内文献综述

1.3.3研究述评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研究的创新

1.5.2研究的不足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新农保”

2.1.2农民

2.1.3传统养老保障

2.2理论基础

2.2.1公共产品理论

2.2.2社会保障理论

3.新农保与农村养老现状

3.1 “新农保”政策实施现状

3.1.1“新农保”政策发展情况

3.1.2“新农保”政策保障程度

3.2农村养老现状

3.2.1家庭依旧是主要的养老保障

3.2.2土地为养老保障提供重要支持

3.2.3社会养老保障成为有益补充

4.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4.1研究设计

4.1.1数据来源

4.1.2数据筛选说明

4.1.3变量选取及说明

4.1.4断点回归

4.2数据描述性统计

4.3 新农保对中国农民传统养老保障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新农保对家庭养老保障的影响分析

4.3.2新农保对土地养老保障的影响分析

4.4稳健性检验

4.4.1驱动变量是否被操纵检验

4.4.2控制变量连续性检验

4.4.3参数估计方法回归结果

5.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5.1研究结论

5.2政策启示

5.2.1适当提升新农保的保障水平

5.2.2巩固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作用

5.2.3推动土地流转提高财产性收入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共25388万人,达到了总人口的18.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国际上通常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作为老龄化的标准,如此看来中国老龄化程度日渐加重。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农村的社会保障程度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改革又削弱了农村地区的传统养老保障即家庭和土地对养老的支持力度,农民的养老问题急需关注。  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于从事农业劳动的狭义上的“农民”而不是有农业户口的广义农民。在衡量养老保障时加入反应老年人心理安慰方面的变量,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的调研数据,应用断点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新农保”对农民传统养老保障(家庭、土地)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实证分析新农保对农民家庭养老保障的影响。应用断点回归法,选取子女给父母经济支持的概率和数额反应家庭对农民养老经济的支持,选取孩子看望父母的次数反应家庭对农民养老生活上的照顾,选取父母与子女电话联系次数反应家庭对农民养老心理上的安慰。(2)实证分析新农保对农民土地养老保障的影响。选取农民农业劳动的概率和每周农业劳动的小时数反应土地对农民养老经济的支持,选取农民出租土地的概率和亩数反应土地对农民养老心理上的安慰。  研究发现:(1)“新农保”没有显著影响家庭对农民的养老保障。“新农保”的领取并没有显著降低农民获得子女转移支付的概率,同样的对已经获得转移支付的农民领取新农保并没有显著降低子女转移支付的金额。新农保没有减少子女看望父母的次数,在心理慰藉方面,新农保并没有减少农民和子女电话联系的频率。(2)“新农保”没有显著影响土地对农民的养老保障。领取“新农保”既没有显著降低农民农业劳动的概率又没有降低每周农业劳动的时间。同时,取新农保也没有显著增加农民出租土地的面积。  “新农保”对农民传统养老保障影响较小,几乎没有“挤出”更多的是一种补充。为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更加符合现状的多元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可适当提升新农保的保障水平,巩固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